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高寒
近日,根据央行官网消息,央行行长易纲在国际清算银行(BIS)监管大型科技公司国际会议上发表讲话,重点提及了中国对于金融科技,特别是互联网金融巨头的监管实践。其中,易纲在一个月内再次提到了支付嵌套问题。可以遇见,未来科技互联网金融将在这一领域迎来更加有力的监管。
在讲话中,易纲提到了金融科技给监管带来的五大新挑战,其中第二点,便指出了目前互联网平台支付业务中存在的违规行为。易纲指出,部分平台公司违规将客户沉淀的备付金投资于多类金融资产。平台公司还在支付链路中嵌套“花呗”“借呗”等信贷业务,误导消费者。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短短一个月内,易纲第二次提出“嵌套”问题。早在9月18日,易纲在中德“金融科技与全球支付领域全景—探索新疆域”视频会议的开幕致辞中表示,“支付机构渗透进入金融领域,提供保险、小额信贷、基金等多种金融产品,提高了金融风险跨产品、跨市场传染的可能性”。这段表述,实质上就是互联网平台在提供支付服务时违规“嵌套”信贷业务。
而在去年9月,央行副行长范一飞在第九届中国支付清算论坛上发言,警告一些互联网企业利用旗下机构将支付业务与信贷等其他金融业务交叉嵌套,从而会产生一定风险。
所谓“嵌套”,其实最简单的实例便是,用户在淘宝等电商平台购买商品并支付时,在选择支付渠道时,会有银行卡、花呗等选项。其中的花呗,便是易纲提到的“嵌套”行为。因为原本用户的行为仅仅属于支付领域,但如果选择了花呗分期,或者其他信贷产品,便在支付行为的同时融入了信贷行为。
而目前,这种支付嵌套现象仍普遍存在。诸如在部分平台的支付页面,系统默认的支付路径便是“先享后付”的信贷产品。这让原本的支付行为不再纯粹。毕竟,根据《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规定,支付账户不得透支,支付机构不得为从事信贷金融业务的机构开立支付账户,支付机构不得经营或者变相经营信贷等业务。
业内专家指出,嵌套行为体现了一些平台公司的支付优势,以及平台希望利用“自有信用贷”产品进行流量变现的迫切愿望。但一旦嵌套,部分平台为将自身生态贷款产品快速变现,或对其他消费贷或信用卡产品进行屏蔽,因此也会有垄断嫌疑,限制了消费者的选择权利。
更关键的是,当放贷人、支付工具、贷款平台都属于同一家公司的时候,放贷利息、贷款服务费手续费和支付费用就都会被一家公司赚走。一个闭环就此形成,这对监管来说,便会形成巨大风险。
前些年,包括蚂蚁集团、京东数科、腾讯的支付和信贷业务,大多构建了闭环。但随着监管的收紧,部分闭环已经实现了部分开放。但“嵌套”行为,则一直存在。而随着此次易纲短时间内多次表态,包括“嵌套”行为在内的多种违规现象,有望得到治理。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content_hash":"6cc51cd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