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导报 中国发展网 记者张洽棠
近日,《中国支付清算发展报告(2021)》发布暨国际化视角下的支付创新与发展闭门研讨会在京举行。本次研讨会由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和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联合主办,中国支付清算协会作为支持单位,Visa公司和中国银联协办,中国社科院金融所支付清算研究中心、北京立言金融与发展研究院以及金融科技50人论坛共同承办。
本报告由总报告和专题报告两部分构成。总报告全面分析了我国支付清算体系的发展历程、现状特点、存在问题及趋势,并且运用量化分析工具考察了支付清算运行与宏观经济变量、区域经济金融发展、金融稳定与金融风险、货币政策的内在关联等;专题报告跟踪分析了国内外支付清算体系的发展状况、热点与难点问题,并且梳理了支付领域的最新研究文献。编写团队期待以该报告作为学术平台,用来促进支付领域的同仁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为中国支付清算体系的创新与发展做出贡献。
本次论坛由支付清算研究中心副主任董昀开场主持,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北京立言金融与发展研究院院长杨涛与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雷曜做了精彩致辞。
杨涛院长认为中国支付清算发展系列报告已经进行了九年,在保持稳定框架的同时,每年都在关注新现象、研究新问题。当前需要关注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数字化问题。一方面,支付产业数字化要服务于经济社会的数字化发展以及数字化转型,致力于提升生产效率;另一方面,支付产业自身的数字化变革不仅仅停留在产品和服务层面,在市场结构、组织效率等层面还可以进一步挖掘数字化潜力。
二是生态化问题。支付产业生态建设强调:各方如何通过有效共赢与合作来进一步推动整个支付产业发展土壤的优化。支付产业生态体系的完善,直接决定了支付产业中的机构和产品能否更好地发展。
三是国际化问题。支付产业作为特定的金融基础设施,需要与经济与金融的全球化、一体化、跨境化趋势相吻合。如“南向通、北向通”等跨境金融市场机制的背后,是证券支付清算结算系统如何实现跨境融合、走向国际化的问题。
四是规范化问题。当前支付清算领域创新与发展的实践探索已经非常深入,而相关理论与政策研究存在一些滞后,加之监管机构对于支付产业链参与者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因此支付清算产业链条中的服务机构、清算组织、技术服务商、金融机构等各个参与主体,都需要有更清晰的合规原则,进一步区分责任与权利。
五是标准化问题。从长远来看,创新可持续,需标准先行。支付产业标准化不是简单的标准竞争或者替换,而是提升支付产业标准的互操作性,促进支付清算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
雷曜副所长指出支付清算是创新速度和应用发展速度非常快的一个领域,受数字化影响支付清算领域呈现出一些新的变化。一是脱媒化,第三方支付的发展得益于数字化技术,数字化创新也为普惠金融、供应链金融等领域引入竞争机制,带来了支付清算基础设施软硬件的创新。二是支付清算领域的创新发展,不仅仅是简单支付行为,往往和信贷等金融行为联系在一起。
支付清算领域的创新发展,在带来便利、推动金融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问题。一是脱离传统支付概念、脱离传统金融行为、脱离传统金融机构等问题凸显,需要金融创新边界与金融监管边界尽可能一致起来。二是数字化带来的集聚效应以及数字鸿沟等问题,在各个领域都普遍存在。在支付清算领域,货币本身的创新速度非常快,技术在各个应用场景的创新速度也非常快,要充分利用数字化手段服务金融创新,发挥数字化的积极作用。
在报告的成果发布环节,支付清算研究中心副主任、《金融评论》编辑部主任程炼围绕“疫情冲击下的支付与经济”,对《中国支付清算发展报告(2021)》的主要研究成果进行了介绍。
从支付系统业务年度规模来看,支付活动没有因为疫情受到比较大的冲击。从交易笔数来看,从2019年到2020年支付系统业务交易笔数有相当大程度的增长,非现金支付工具交易笔数尽管增长量不大,但是也保持增长的趋势。从支付金额来看,非现金支付工具自2016年开始逐步走平、趋于稳定,一定程度上意味着我国支付系统是非常有效的,但是2020年非现金支付工具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反弹。
基于支付清算业务计算货币流通速度,更加精确,也更加符合实际含义。2015年之后,非现金支付工具的货币流通速度呈现下降趋势,这与经济增长趋势保持一致。但是2020年,非现金支付的货币流通速度的下降明显放缓,与实体经济的增长趋势出现了背离。
从创造每单位GDP所对应的支付清算业务来看,非现金支付工具/GDP自2015年开始下降,意味着创造一单位GDP所需的支付额度在下降,可能的原因在于支付系统变得更加有效率,但2020年这一指标发生了反弹,显示在疫情冲击下实体经济创造价值所需的交易活动增加了。
从支付清算交易规模与GDP比值的季节模式来看,从2017年到2020年,非现金支付交易规模和支付系统业务交易规模都呈现出“第一季度最高、然后下降、第四季度最低”的特点,2020年并没有受到疫情的明显影响。
从支付清算业务平均每笔交易规模来看,无论是非现金支付还是支付系统业务规模,2020年基本上和2019年完全持平,疫情的影响非常小。对于非现金支付业务,贷记等其他支付方式以及票据的平均交易规模在上升,而银行卡的平均交易规模在下降,与2019年保持一致。从支付系统业务笔数占比来看,网联清算平台占有绝对主导地位,而小额批量支付系统没有受到明显的影响。从支付系统业务金额占比来看,大额实时支付系统占据主导地位,小额批量支付系统也没有受到明显的影响,意味着交易朝着个人化和小额分散方式发展。
最后从区域资金流动的角度来看,大额实时支付系统中北京和上海依然保持上升趋势,深圳没有发生显著变化,而其他地区被压缩。从各省市在地区间资金流动上的地位指数来看,只有北京、上海、深圳等枢纽城市的地位在增长。从2013年开始更多资金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几个枢纽城市之间来回运转,从枢纽城市转到其他边缘地区的资金开始下降,边缘之间内部的资金流转也在下降,体现了越来越突出的金融活动与总部经济集中化的趋势。
","content_hash":"ff96162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