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网商 贡晓丽
“你愿意做我的徒弟吗?”66岁的湖北杨林乌壶传承人陈团员,每次在给淘宝店顾客发货时,都会附上一封信,信的结尾,他都会特意问上一句。
陈团员给顾客写信
陈团员的举动,代表了淘宝上35000家非遗店铺的心声。
在很长一段时间,中国非遗面临普遍困境:它们生于民间,也失于民间,迫于地域限制等原因,逐渐沉寂。
不过,只要有市场,非遗技艺有了回归、流传的机会。
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舆情实验室、中国旅游报联合阿里巴巴发布了一份《2021非遗电商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显示,过去一年,淘宝天猫平台上,14个非遗产业带年成交过亿,近一半位于县域及以下地区;截至6月30日,淘宝天猫平台上,非遗店铺数量超过35000家,较两年前增长接近32%。
令人更为印象深刻的数据是,超过67%的受访淘宝非遗店主在店铺经营中找到了手艺传承人;72%的受访手艺人表示,淘宝是他们主要的销售渠道。
对于不少淘宝非遗商家来说,在淘宝开店创业不仅是为卖货,更是将非遗文化布道与传承的另一种形式。
为马龙做幅银丝画
马龙在东京奥运会夺冠后,对着镜头比心的画面让王晓璐印象深刻。
“太可爱了,大家对他的讨论度很高,何不就此创作一幅银丝画呢。”王晓璐将马龙比心的银丝画创作流程放上了短视频平台,获得了数万名网友的点赞。
王晓璐的故事,和孟祥君相似。她的母亲道安,学习银花丝工艺近30年,在工厂倒闭后,自己开了一家道安银花丝工作室。在她的记忆中,“母亲常常连续工作12个小时以上,脸长时间被火烘烤,红彤彤又大汗淋漓,像关羽一样”。
王晓璐从小便在心里种下了要帮妈妈做银花丝的决定,并在大学时就完成了许多首饰的设计图。可是她的第一幅图师傅们们却不看好,“他们一边摇头一边帮我做,说太夸张了,不会有人买。”
出乎意料的是,在一次和母亲共同参加的展会上,她的作品卖得比母亲的还要好。“老一辈人的设计都会考虑省料,样式端庄大气,年轻人可不管那些,怎么好看怎么来。”王晓璐说。
2008年,大学毕业的王晓璐回到成都,正式在道安工作室打磨银花丝技艺。2015年,她开了一家以母亲名字命名的淘宝店“道安银花丝”。
王晓璐创作的部分银花丝作品
为了提高人们对银花丝这门技艺的认知度,王晓璐以年轻人的视角打造首饰,把更多小巧实用的银丝画、小首饰搬上淘宝。目前王晓璐设计的首饰已经占到店铺商品的70%以上,店铺月销售额超过5万。
大受欢迎的香包
95后张煜琛,也通过淘宝店让母亲的手艺“活”了。
他毕业于非遗管理与保护专业,2018年起就一直负责母亲刘兰芳的淘宝店铺“庆阳香包”的管理运营。
“香包是农耕文化的活化石,也被称为母亲的艺术,它有非常深厚的女性视角,用刺绣去体现花鸟鱼虫,有女性的艺术观和正能量。”张煜琛这样描述对香包的理解。
正在制作香包的刘兰芳
张煜琛的母亲刘兰芳,是庆阳香包绣制的非遗传人。曾经,刘兰芳推广香包的方式只能天南海北地跑展会,还要面对不同地域下的人们的质疑:在庆阳,黄色香包象征富贵吉祥,可是一位南方老太太却指着一双黄色绣花拖鞋问她,花花绿绿的东西,是给去世的人用吗?
刘兰芳试着不断改良创新,张煜琛则尝试在互联网讲述庆阳香包的故事,母子合力,故事也有了新的情节。
越来越多的客户通过淘宝店铺找上门来下订单:一位定居北京20多年的庆阳人,一口气买了2000元的香包;一位英国老年华裔,下单香包、虎头鞋、虎头帽,要送给家族里新生的小宝宝……螃蟹形状的胸针、便携香囊、刺绣耳坠都成了店铺里的爆款。
“希望庆阳香包能像潮流饰品那样,也能受到年轻人的喜欢。”张煜琛说。
传承老手艺的温度和情感
无论是银花丝还是香包,都在传承和保护老手艺的温度和情感。而淘宝店的存在,也让这些年轻人回得去、留得下。
去年疫情期间,道安银花丝在当地的线下店几乎断了生意,王晓璐就将全部精力投入线上店铺经营,通过加入“淘宝手艺人”平台,店铺生意得以维系,工作室里十几名师傅的生计得到保障。
刘兰芳的女儿和儿子,加入传承非遗香包
张煜琛也在一边打理淘宝店,一边参与开发香包胸针、香包挂坠等新产品。他的姐姐张煜瑶专攻香包绣制,早已熟练掌握各种刺绣方法。
《报告》显示,淘宝也为手艺人们提供了逛逛、直播等内容渠道,并为非遗店铺的日常运营提供支持。过去一年,非遗直播场次达到了380万场,其中80%以上都是商家自播。
起于民间传于民间的非遗,最大魅力在于一针一线的生活,只不过现在,背靠淘宝店,他们多了一份底气。
陈团员在制作杨林乌壶
现在,陈团员有儿子帮忙打理淘宝店了。那把剩茶不馊的茶壶,从他的淘宝店走出了江汉平原,评论中各地买家感谢他带来了小时候的味道,而他,还在继续寻找着自己的传承人……
编辑 李丹超
","content_hash":"6373a7c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