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四川日报
□四川日报全媒体评论员 张舟
近日,在东京奥运会上夺得跳水女子10米台冠军的全红婵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门人物”。一夜之间,在全红婵的老家门口,突然出现了许多网络主播,他们打着各种各样的旗号进行直播、带货、拍照,甚至还有人爬上全红婵家的墙头直播。显然,这些突如其来的关注与围观,已经超出了正常的范围,让全红婵的家人和当地村民不胜其扰,不得不在村口竖起“免入”招牌。
其实,类似追热点、蹭流量的网络直播已不是新鲜事。这种“贴身直播”的方式,不过是网红主播们的又一次“惯例”操作。早些时候,网络主播蜂拥而至追捧“大衣哥”和“拉面哥”等,将他们的生活和工作三百六十度无死角展示给受众,制造了一场又一场的流量狂欢。更有甚者,此前河南发生洪涝灾害,有人居然将灾区当秀场,为了摆拍而占用救援队的救生艇,占用宝贵的救援资源,严重妨碍了救援工作的开展。
从本质上来说,网络直播是一种注意力经济,需要流量的加持。但是,倘若直播唯流量是从,只顾满足受众的窥私欲,收割流量和热度,而不顾质量、不负责任、不讲道德,其行为就很容易突破社会底线,侵犯个人隐私,挑战社会的公序良俗,甚至有可能触犯法律。有鉴于此,我们有必要给网络直播订立规矩和底线,才能从根本上终结网络直播恶意炒作的冲动,铲除其滋生的土壤,让它不再是一门“流量生意”。
首先,错误行为的背后往往是错误的价值观。“打卡式直播”乱象的背后,其实是一种机会主义的心态在作祟。这样的主播,往往缺乏基本的道德指引,没有正常的价值判断,驱动他们的不过是为了利益最大化的投机。因此,一拥而上与轰然散去,往往只在一瞬间。当流量效应结束以后,平台和主播赚得盆满钵满,但那些被他们“围观”的对象,却很难回归过去的正常生活。其次,当公众的关注已经因“流量”而走偏时,平台和监管机构不能为了经济利益而罔顾社会利益,放任不良信息的传播,要主动作为,明确价值底线,对恶意直播的账号和内容,应减少推荐、处罚甚至封禁。再次,要让网络直播创新和竞争,始终位于正常的轨道内。如果说,现在的直播着重于“有意思”的内容,那么未来,应当更加注重“有意义”。如此这般,网络直播才能从“快餐式发展”转向“内涵式发展”,才能真正解答人们心中自始至终存在的疑问:“成为网红之后,下一步应该怎么办?”
需要强调的是,批评网络直播的乱象并非要把这个行业一棍子打死,而是要纠正它的错误和不理智,改变粗暴而简单的行业发展模式,让各方达成共识,共同努力促进网络直播产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content_hash":"28640b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