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双圈”建设的进度、速度、节奏、成效等等,成为近期被广泛聚焦的热点。
10月26日上午,“国家发展改革委与美在华跨国企业高层圆桌会——四川站”在成都举行。此次会议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际司与四川省发展改革委共同举办,其主题,正是“唱响‘双城记’,融入‘双循环’”。
来自49家美在华商会、企业的61位代表参会。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司局负责人分别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双城经济圈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中美经济合作等有关情况进行了解读。红星新闻记者在会上了解到,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今年至明年上半年,一系列有关于生态环保、轨道交通,乃至巴蜀文旅等等方面的配套政策将陆续出炉,为“双圈”建设持续释放政策红利!
将形成三层政策体系,集中释放政策红利!
作为国家重大决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党中央对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布局。其目标是使成渝地区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
正因如此,《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出炉后,后续配套支持政策的制定与出台也成为了关注焦点。
国家近期将为此出台什么样的支持政策?圆桌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推进城镇化工作办公室综合组组长吴越涛表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是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名义印发,各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将依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有针对性地制定各自领域的支持政策和规划,例如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共建西部金融中心规划、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规划等,他还表示,各部委为落实《规划纲要》分别提出了一些细化支撑,“相信大家在不久的将来都会进一步阅读到”。
另一方面,四川省、重庆市近年来也已出台了许多有针对性的地方支持政策。吴越涛表示,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政策层面,未来将形成以《规划纲要》为引领的从中央到省市三个层次的政策体系,“应该说将形成一个完整的政策体系,将集中释放政策红利,有力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建设”。
轨道交通如何“一体化”?
强化各类轨道交通间的综合协同与高效衔接
交通是链接发展的“动脉”。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如何进一步推进轨道交通“一体化”?
“我们国家的轨道交通规划基本上是按照从国土空间开发,产业、人口集聚流通的这个特征来进行布局的,基本上是四大类规划”,圆桌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基础司副司长马强对此进行了介绍。
第一是国家铁路网规划,主要致力于解决跨省域的、国家范围内的干线铁路、高速铁路等这一类规划,这类规划是中长期的,一般15-30年,但每五年要编制一个五年的铁路建设规划。
第二类是省域范围内的,主要是为了解决省域范围内一些中心城市间快速轨道交通连接问题,实现轨道交通互联。
第三类是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主要是为了解决城市内部人口、产业的交通需求,包括地铁、轻轨和城市周边的市域(郊)铁路等。
此外还有第四类规划,马强表示,那就是近年来,为了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对特定的国土空间单元制定的交通规划,比如针对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进行的规划。
“它往往要跨省跨地市,但又不在全国层面,而是在特定的国土空间单元内。”马强表示,里面有可能涉及到国家的重大干线铁路,也可能有省域范围内或城市内部的轨道交通,“而这些,都需要进行综合衔接、有效衔接,从而为区域内提供高效交通运输服务”。马强表示,下一步,将针对这些特定地域单元编制多层次的轨道交通规划,协调各类规划之间协同提升服务质量,提高综合运输整体效率,从而真正服务于国土空间开发和生产生活的需要。
红星新闻记者 王垚
编辑 谭王雨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content_hash":"a0c2a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