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图为香港工展会现场。香港中通社记者 张海德摄
“自1938年创办以来,工展会一直陪伴香港成长,带给市民欢乐,至今已发展为全港规模最大、最长青和最受欢迎的展会之一,也是岁末年初的活动热点。”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厂商会)会长史立德所说,正是去年12月11日至今年1月3日在香港维多利亚公园举办的第55届香港工展会。
2020年底因疫情影响而停办一年,本次工展会“盛大归来”,设有830多个摊位,分为香港名牌广场区、粮油面食区、参茸海味汤料区等9个主题区域,吸引超过百万人次的香港市民及旅客入场光顾,在圣诞、新年的传统消费旺季及第三期电子消费券发放的带动下,创下近10亿元(港币,下同)的销售总额。“本届工展会人流量及销售额均特别理想,展会释放了香港消费潜力,为2022年香港经济复苏创下开门红、打下强心针。”史立德说。
户外购物嘉年华
红烧鲍鱼、风干牛肉、甜品糕点、实用电器……香港工展会的展摊上,产品种类丰富多元,从食品饮料、厨具及家电、美容保健产品到服饰精品一应俱全,满足不同市民的需要。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在展会开幕第一天就特地来逛了逛,还购买了酱油、鲍鱼、腊肠和虾子面等商品,共约5000元。一连24天,现场人山人海,顾客络绎不绝。由于年关将近,许多香港市民都会带着购物车或行李箱来逛展,做好囤年货的准备。
今年工展会延续了往年的超低价优惠,各项购物优惠合计逾400项,大量热卖商品低于5.5折发售,而在工展会开幕前5天、圣诞和新年期间,大量精选商品低至1折发售。5元一罐的鲍鱼5分钟就被抢购一空,2元一袋的一公斤装金凤米10分钟便沽清,10元一条的东星斑、三文鱼,18元的海味福袋同样十分抢手……卖茶包的摊商黄女士说,去年受疫情影响,公司生意差了三四成,这次在维园参展,客流量不少,为生意打下强心针。“希望本次展会是生意恢复的好兆头!”
“特首买了14只粽子,口味包括豆沙、大肉及栗子,外加一罐五香花生。没想到第一个顾客是特首,好开心啊,希望可以为生意带来好运!”内地“中华老字号”五芳斋展摊负责人从2013年起8次参加工展会,每次展摊前的顾客都络绎不绝。“香港多数售卖的是广东粽子,而五芳斋属于江浙特色。因为有差异性、味道好,我们的产品在香港很受欢迎。尤其是原籍江苏、浙江的香港市民,他们都会赶早来买,以解乡愁。”五芳斋展摊负责人表示。
特色活动来助阵
为降低病毒传播风险,此次展会不设现场试吃,且除长者及12岁以下小孩外的全部入场者须使用“安心出行”,另有20名工作人员帮助长者登记入场。场内工作人员均须完成疫苗接种,且持有开场48小时内阴性检测结果,场内另设流动检测实验室为参展人员做检测。
虽然疫情给活动举办带来一些限制,但厂商会仍希望尽量保持工展会的传统特色,比如展会的招牌活动“工展小姐选举”。厂商会展览服务有限公司主席徐晋晖回忆说,他第一次参观的工展会在红磡举办,印象最深的是“工展小姐选举”活动,很多香港市民都会入场观看。它开创了香港选美比赛的先河,也成为工展会的标志性盛事。除了“工展小姐选举”外,香港市民还可在工展会的舞台上欣赏到各类型表演,今年的节目包括由香港电台及商业电台带来的特别节目、歌舞、武术表演、音乐演奏及不同主题的讲座等。
香港市民胡女士专程从大埔赶来,购置了一大车过冬的食材和年货。“疫情之下能办成这么大的活动,大家可以来开心消费,好难得喔!”她说,工展会是伴随自己成长的一项重要活动,尤其在疫情之下,多消费有助于刺激经济增长,遇到喜欢的货品就会多买一点。
线上拓展新销路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从2020年底开始,香港工展会转为线上举办,以实体展会为蓝本,结合虚拟现实技术,推出“网上工展会”。香港市民及内地居民均可在平台上细逛六大展区,包括“香港名牌广场区”“食品饮料区”“粮油面食区”“参茸海味汤料区”“生活家居区”“美容保健区”等,在展区内各家网上商店选购各种优质超值的产品,市民还可以实时使用电子优惠券,尽享不同的折扣优惠。
今年工展会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除维园的实体展会外,“网上工展会”再次开启,至1月10日结束。主办方还推出“工展会APP”手机程序,方便市民随时随地掌握展会资讯、各项优惠和活动日志。
厂商会永远名誉会长吴宏斌认为,受到疫情影响,企业开拓在线销售业务已成大势所趋。举办“网上工展会”不仅可以为港人带来不一样的购物体验,还可以为提振香港经济出一份力,更可以促进参展商抓紧电子商务的庞大机遇,实践数码化转型。
徐晋晖表示,“网上工展会”是在疫情防控新常态下的新尝试。他希望通过线上形式,让香港市民即使足不出户,也可远程欣赏工展会缤纷多彩的节目,感受浓浓的欢乐气氛,同时协助企业把握圣诞、新年传统销售旺季机会,推广产品,提升销售额。(记者 汪灵犀)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2年01月08日第04版)
","content_hash":"02f51ff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