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上午,青岛市举行新闻发布会对即将出台的《青岛市“十四五”物流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进行了解读。
物流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和先导性产业。青岛作为全国20个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和11个“四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之一,在长江以北地区东西共济、海陆并举的物流格局中发挥着重要的枢纽作用。
青岛市交通运输局党组成员袁海波在发布会上介绍,“十四五”时期是青岛市开放机遇叠加的关键阶段,青岛的物流业发展将在“成网络、成规模”的基础上,加快“出品质、出效益”。通过构建“通道+枢纽+网络”的现代物流运行体系,进一步打通供应链、协调产业链、创新价值链,成为立体、综合、全方位、内生地“搞活一座城”,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全面融入北部海洋经济圈,发展壮大山东半岛城市群,扎实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成功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的坚实支撑。
《规划》按照底数摸查、战略选择、路径分析的逻辑主线,将整体框架主要分为规划基础、总体要求、优化区域物流发展格局、健全物流网络层次体系、推进物流统筹融合发展、加速物流产业跨界创新、保障措施等七大部分。
规划基础方面,回顾了“十三五”以来青岛市物流业发展取得的成绩,总结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明晰了当前所面临的形势。
总体要求方面,系统阐明了青岛市“十四五”物流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等总体要求。
《规划》坚持注重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突出深化物流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线、推动现代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主题,切实把中央和省决策部署转化为青岛市“十四五”物流业发展的科学思路和扎实举措。通过着力优化物流发展格局,推动物流基础设施布局、服务网络、产业生态协同发展,为青岛塑造和增强城市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在主动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中走在前列,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和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打造国际知名的“青岛都市圈”提供坚实的物流保障。
《规划》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系统观念、坚持统筹协同,以质量为价值导向、以市场为主体力量、以开放为发展引擎、以创新为根本路径,为将青岛全面建设成为全球重要的国际物流中心,分别提出了2035年的远景目标和“十四五”时期的具体目标。到2025年,青岛将成为全国主要的国际物流中心,枢纽地位有效巩固、物流网络立体衔接、物流服务链式协同、产业融合纵深发展、营商环境活力包容,物流业现代化进程不断加速,基本形成畅达、泛在、优质、绿色、领先的现代物流运行体系,初步建成国家物流枢纽经济示范区和综合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引领山东半岛城市群成功构建“衔接一体、内外畅达”的物流网络,带动北部海洋经济圈打造成为“协同联动、要素集聚”的物流枢纽,服务黄河流域全面形成“集约高效、智能绿色”的物流通道,成为国内大循环的关键战略支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战略链接点。
发展格局和路径方面:《规划》注重引领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着眼补短板、强弱项、增后劲,提出了明晰的发展路径。优化区域物流发展格局中提出了“一轴、一带、三核”的总体格局和“6区11园”(6个综合性枢纽经济区和11个专业化物流产业园)的物流枢纽节点布局。从健全物流网络层次体系、推进物流统筹融合发展、加速物流产业跨界创新等方面提出了主要任务和具体工作内容。其中,物流网络层次体系包括多向畅达的全球物流网络、“四位一体”的区域联运网络、双向流通的城乡配送网络;物流统筹融合发展包括动态协同的生产物流体系、创新智慧的商贸物流体系、丰富便捷的冷链物流体系和保障有力的应急物流体系;物流产业跨界创新包括“物流+新基建”“物流+品类供应链”“物流+工业互联网”“物流+跨境电商”“物流+普惠金融”。
保障措施方面:提出了组织协调、政策支持、市场环境、法规标准、人才培养、统计体系和沟通协作等7个方面的保障措施。建立了《规划》协调实施机制,细化了重点任务分工,梳理了41个重点建设项目,同时考虑政策资金支持、市场环境优化等多个维度,为《规划》实施提出全方位要素保障。
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也是青岛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项目落地年”。青岛市交通运输局作为全市物流业发展的牵头部门,将不断健全规划实施机制,以行动化、项目化方式,推动“十四五”物流业发展规划的各项任务落地生根。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白晓 报道)
","content_hash":"159cfa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