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由于交通物流不便、流通中间环节多等原因,很多生鲜农作物很难走出大山,进行商品化。在电商的带动下,这样的窘境正悄然发生着改变。
淘特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8月,依托产地直供模式,淘特上线农副产品数量相较于今年2月已经翻了2倍,销售规模同比2月翻5倍。今年上半年,拼多多农副产品订单量同比增长431%,单品销量超过10万单的农(副)产品超过4000款,同比增长超过490%;单品销量超过100万单的农(副)产品达到30余款。
销量增长的背后,是一场以淘特、拼多多为代表的电商平台对于仓储、物流、支付、农产品货源把控等多个环节的较量。
“农作物的商品化,尤其互联网化,产、销、消是一体的。淘特通过产地直供模式,以销定产,去中间环节、简化运营模式,帮助源头不擅长经营的农民把农产品卖出去。同时在补贴、激励下,让这些农产品卖得快卖得好。”淘特事业部运营总经理文珠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接下来,淘特将持续深耕产地,重点升级供应链系统,让更多没有触网的产区直连淘特。
对于升级供应链系统,淘特并非单打独斗。
“阿里之前在农产品方面沉淀了很多基础,我们可以与其他部门进行整合,比如数字农业部门和菜鸟深入到农村,在采用源头供货模式后,可以用他们的产地仓、中心仓、物流仓。对于一些农产品在邮寄过程中的痛点会不断优化。”文珠表示,阿里在农产品领域推出过农村淘宝、特色中国等,“整个集团有23个部门在做和农产品有关的销售”。
为了能够在下沉市场获取用户,除了线上获客,淘特利用买菜业务的团点、快递站点、零售通小店等阿里系业态触及下沉消费者。“今年会建立几千人的团队,到各个产业带建立发展中心,帮助超级工厂、源头农产品商家更好的对接淘特。”此前,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淘特事业部总经理汪海告诉第一财经记者,阿里现在不只是一个营销体系,还在供应链上发力,公司将建立仓网体系,把仓建到商家的家门口,将商流、物流结合起来。
作为后起之秀,为了弥补短板,在支付环节,拼多多推出多多钱包;在物流环节,拼多多推出自己的面单系统,结盟国美,向极兔导流。
为了提升各地农货的上行效率,目前拼多多已在全国范围内持续重投入建设冷库、生鲜冷链物流体系等基础设施,建立适合于生鲜农产品的供应链体系。基于新的物流平台,拼多多将通过包括AI路线规划、物联网设备、自动化仓储风险管控、实时定位等技术,进一步优化物流行业整体效率,解决现有包括分散、低效的农产品运输等物流与供应链挑战。
对于农产品货源把控,截至目前,全国已有11万产地合作社通过淘特拓展了线上销售渠道,农副产品补贴覆盖率达100%。拼多多已经通过路线规划技术与网络解决方案,形成一套农产品物流体系,直连超过1000个农产区,并带动超1600万农户参与。
然而,在运作模式上,双方都是围绕规模、效率做文章。在年度活跃用户数超过阿里之后,拼多多的未来走向如何,令人关注。
拼多多创始人黄峥在2021年度致股东信中表示,流通效率的提升毕竟不能从质上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也不能实质性地大幅提升人们身体健康水平。黄峥下一步思考的是,往纵深走还能做些什么。他举例称,通过对农产品种植过程的方法的控制,是否有可能对马铃薯、番薯、西红柿等的潜在有害重金属含量进行可靠有效的控制,同时对其可能有的、有益的微量元素进行可控的、可标准化的提升?
淘特、拼多多的涌入让农产品流通环节不再拥堵,但双方能否从效率、规模层面的竞争提升到附加值的竞争尚待时间检验。
","content_hash":"fd6322d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