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猫哥
来源| 大猫财经
“年也过完了,节也过完了,怎么一看价签,感觉自己仍在过年呢?”
确实,一些受供应波动的产品,价格比较春节期间略有一点点下降,但去一趟超市,很多东西还是买不起。
比如水产品,鲜活和冷冻的价格差异很大,即便是冷冻的,价格也不便宜,海鲜自由不易;比如水果,新西兰车厘子供应紧张,150-180的单斤价格都是常事,顺带着智利果和国产果的价格也居高不下,车厘子自由自然难实现。
一些日常消费的涨幅也非常明显,比如星巴克,美式和拿铁涨了1-2块钱,被骂得很惨。
星巴克喝不起,那就看看竞品吧,结果发现,瑞幸、Tims等咖啡品牌,居然也悄悄更新了菜单,都涨价了。
“一杯咖啡,两次提神,一次靠咖啡,一次靠看价格”。
不爱喝咖啡的发现,不少连锁奶茶店已经涨过一轮了,新式茶饮茶颜悦色一边闭店一边涨价,最近不涨价的,是因为之前已经涨得比较高了。
不喝现做的,咱喝速溶的不行吗?
可以,速溶的也不便宜,奶茶香飘飘,从2月份开始,涨价2%-8%。
海鲜、车厘子可以不吃,咖啡、奶茶可以戒掉,可必需消费的东西也纷纷涨价,逃也逃不掉。
比如快餐,不少人把快餐当工餐,一直是“没钱麦当劳”,味道大同但可以饱腹,此前被认为“超值”的早餐现在悄悄涨了1元,“1+1随心配”从12元涨到了12.9元,不少网友到麦当劳的官微喊话,“还我穷鬼套餐”。
9毛钱是怎么让大家纷纷破防的呢?
为什么叫“穷鬼套餐”,还不是因为穷?如果折算百分比,涨价幅度7.5%,手里的钱就是在这看似很小的数字中,悄悄溜走的。
如果自己做饭的话,就会发现,涨价更加普遍。
去年10月份开始,调味料的巨头们就已经开始涨价了,海天味业、恒顺醋业、加加食品、雪天盐业,从食用盐、酱油、醋到各式调味品,价格已经涨了个遍,从3%到15%不等,连涪陵榨菜也贵了,最高涨幅19%。
吃的方便食品也纷纷涨价了。
安井、海欣、三全、千味央厨的速冻米面食品集体涨价,最高涨幅都达到了10%,而陈克明的面条也涨了。
最近的传闻里面,统一、康师傅的方便面都涨价了,虽然公司否认了,但是大家的感受可是很明显,倒是方便面的鼻祖日清食品大方承认,旗下180多种产品都涨价了,最大涨幅12%。
而日清奥利友旗下的食用油也即将涨价,这是日清奥利友一年内第五次上调食用油价格。
除了这些,涨价的还有鱼丸、酵母、炼乳、酒水、植物蛋白......
那使用这些产品的餐厅、外卖,跟不跟呢?外面吃一顿饭或者点个外卖,差不多就知道了。
要说这些东西涨价,肯定是影响销量的,那这些企业为啥还是要做出这样的决策呢?
没办法,他们也要活下去,生产端的成本这些公司也扛不住了。
因为上游都在涨。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数据,2022年1月,全球食品价格指数已经攀上了新高,而谷物的价格指数也是近10年来的新高,而植物油脂的价格指数达到惊人的185.93。
谷物,比如小麦,价格已经涨疯了,2021年小麦进口量首次突破配额,国内的小麦价格也基本上站在了历史高点,而且还在不停涨价。
在3月1日的政策性小麦拍卖中,最高成高价已经突破3200元/吨的关口,CBOT小麦期货价涨至964美分/蒲式耳,创下2009年以来的新高。
下游一斤涨1分钱,对下游成吨购入的企业来讲,都是切肤之痛。
粮食安全的事儿得考虑,而小麦涨价背后带动的产业链涨价也不得不面对,面粉、汉堡、面包、面条......
大豆的上涨也很凶猛,2021年底的国产大豆已经超过6000元/吨,同比上涨14%左右,进口大豆美豆和巴西豆也都有不同程度的涨幅,进入2022年,仍有上涨的趋势,仅3月1日,CBOT大豆期货的涨幅超过3个点。
大豆是油料、饲料、酱料的主料,对应着油脂、养殖肉类、调味品等,上涨还是比较明显的。
另外,原材料之间的相互影响也不可避免。
南美的大豆因恶劣天气供应低于预期,全球在积极购入美豆,大豆上涨,葵花籽主产区乌克兰又陷入局部冲突,黑海地区的葵花籽油断供,另一种油脂棕榈油则趁势大涨,3月1日,棕榈油期货涨停至12054元/吨,创下2008年3月以来的新高。
棕榈油不仅可做食用油,还是人造奶油、炼乳等必要成分,糕点、面点等价格肯定要受影响。
昨天,豆油期货盘中也创了14年新高,玉米期货则连续大涨。
而且现在分析师都认为没什么利空能阻止大宗商品的上涨。
另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在助推。
比如,农产品上涨的原因,还有化肥、农药等农资成本增加,而农资的上涨则是因为原油、煤炭、天然气、磷矿石等资源价格的上涨。
能源上涨,会影响电力,电力的下游要承压;国际油价上涨,衣食住行,无一不受影响。
大家离不开的物流,成本也在大涨。
这两年海运的行情很好,集装箱一箱难求,运费涨了10倍,海运公司大赚,中远海控业绩涨了10几倍,长荣海运去年给员工发了40个月年终奖,不过这也意味着下游企业要把这些费用分摊到成本里,价格能不涨吗?
除了这些,一起跟着调价的还有化工材料、工业原料、家居家装等,让广大打工人一再破防。
破防再破防,然后就习惯了。
有人说,都说涨价,为啥CPI的涨幅体现不多呢?
这应该主要归功于二师兄,现在猪肉价格基本处于四年来的新低,因为价格太低,所以很多地方发布了预警。
现在很多养殖户已经开始亏损,如果亏的多了,那很多养殖户又不养了,就会推动新一轮的价格上涨,所以稳定猪价也是稳定物价。
最新一期的PPI涨幅是9.1%,仍处在高位,与CPI的剪刀差还不小,意味着企业的盈利收窄,不得不靠提价来平抑成本带来的压力,可即便价格涨了不少,因为消费没有大的增幅,企业也并非能迅速赚到钱。
现在,疫情叠加地区冲突,全球性的通胀仍在继续,所以,看好自己的收支,做好持久战的准备吧。
","content_hash":"b666c61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