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运联智库(ID:tucmedia),作者 | 贾艺超,编辑 | 小L
在物流行业,自快递这一细分市场在 2016 年前后经历上市潮之后,今年以来上市企业数量再次爆发,并且是多个细分领域打开上市潮。物流行业再次迎来密集的收获期。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上市的企业中,估值靠前的一类是类似满帮这样具有互联网基因的网络货运平台,另外一类便是京东物流这样定位“一体化供应链”的企业。
而类似京东物流这样的定位“一体化供应链”的企业,还有一个标签,即从企业物流转型为物流企业。这一转型,使得企业物流从原来的成本中心,基于自身核心能力的溢出,转变为企业的核心资产,并且在各细分市场都拿到不错的估值。
比如,今年 5 月份在港股上市的京东物流,其市值一度超过 2300 亿元;同时,5 月份日日顺供应链申请创业板IPO获深交所受理,根据此次拟发行新股规模计算,其估值约277 亿元。
事实上,从企业物流转型到物流企业的案例,各细分市场中都有一些代表企业。除上述电商领域的京东物流,家电家居领域的海尔旗下日日顺供应链外,还有同样属于家电家居领域的美的旗下安得智联,食品冷链领域的海底捞旗下蜀海供应链、正新鸡排旗下圆规物流、绝味食品旗下绝配供应链,以及快消品领域的青岛啤酒旗下智链顺达等等。
这些企业转型的逻辑是什么?其竞争要素在哪里?决定估值的核心点又有哪些?
资产复用不是目的,效率才是
制造业企业在过去多年的摸爬滚打中,一方面本身积累了足够多的物流资源,另一方面,由于行业属性的不同,制造业有淡旺季,如果能把资源共享出来,就会给相匹配的细分行业的整体供应链带来优化,同时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
百丽国际旗下物流公司丽迅物流总经理宋小奔表示,其所处的是鞋服行业,公司采用的是重资产运营的方式,分布在全国的大部分仓库都是自己买地自建,车队也是自营;但是在企业转型过程中,也会发现,单纯做物流的业务,公司也会面临着被甲方压价、拖账期等行业性难题。
从京东物流财报、日日顺供应链招股书中可以看到:截止2021年上半年,京东物流运营的仓库数量近1200个,包含其管理的云仓在内,仓储总面积已达约2300万平米,拥有超过20万配送员,7800个配送站;截至2020年末,日日顺供应链在全国以自建及租赁的方式布局了 916 座仓库,包括 239 座 CDC、321 座 RDC 以及 356 座 TC,形成了辐射全国的三级分布式仓储网络,同时,日日顺供应链及下属子公司拥有近 14000 条干线线路。
可以看到,这些深度服务制造、渠道的物流企业,累积下的海量核心资产,是一个网络的概念,根据业务不同形成仓网、干线网、配送网等。
过去,在企业内部物流是成本中心,正如绝配供应链相关负责人所说的:“企业的老板和合伙人,往往聊的是顶层设计、战略、资本,企业的高管聊的是品牌、运营、加盟、渠道;而物流谁聊呢,是高管下面的部门主管聊,物流是他们的一个功能需求。”
这意味着,基于这种单点效率提升下的横向规模,绝不是这些企业的核心之处。凭借主业业务规模打底,企业物流在转型物流企业过程中,很容易能做到拼横向规模的门槛;但难免会在后期陷入价格战内卷,长路漫漫,并且走得很累。
企业物流走向物流企业后,开始搭平台、建生态,考虑的是如何放大自有物流网络的价值,因此观念也要经历一个从成本概念,向平台概念转型的过程。
业内有人用一种形象的表述来描述这种变化:“过去,大家是单纯的甲乙方的关系,就像是红绿灯,用的是考核制的管理,现在变成导航的关系,目的是实现多方共赢。”
基于这种逻辑,越来越多的企业物流开始意识到,要从招标压价的恶性循环中走出来,发挥平台组织方的主动性,通过网络的协同来探索提效降本的可能。
智链顺达总经理戴国顺举例说道:“搭平台、建生态,讲究的是链接,我们要寻找整体最优的方案。比如,随着我们引入第三方业务,干线运输上,我们要帮专线、车队把过去的单边线路升级为往返线路、钟摆物流、逆向物流,仓储、城配网络则基于快消品淡旺季进行匹配,以大大提高资产利用效率,降低成本。”
一体化供应链布局
上述从成本中心到平台观念的转变过程中,企业开始打造出仓网、干线网、配送网等基础产品。
目前来看, “全渠道”“一盘货”“仓干配”等是这些企业转型战略的关键词。可以看到,大家并不是用单一物流场景去做横向扩张,而是进行一体化供应链概念的布局。
“一体化供应链”的目的,在于为满足某一类型客户的需求而提供集成供应链管理服务,从设计、管理服务、运营以及持续改进等方面进行全流程管理,提供一体化一站式服务。
根据京东物流招股书数据显示,2020 年中国一体化供应链物流服务行业的市场规模达 2 万亿元,预计到 2025 年将进一步增至人民币 3.2 万亿元,年复合增速为 9.5%。
从日日顺供应链招股书中可以看到,其供应链服务细分为了消费、制造、国际行业等,其中消费供应链服务针对的是企业客户在流通环节的供应链需求,输出包含方案设计、仓储布局与管理、运输服务、末端用户配送、安装服务以及逆向物流在内的一体化供应链管理解决方案。
这其中有着明显的行业属性强、服务个性化、端到端打通等特征。由这个角度来看,供应链的价值也许就在于,解决企业一体化供应链需求的同时,能够计划性地精简供需之间的环节,提高供需匹配性。这当中,物流只是其中一个小环节,一个载体。
以此来看,这是一个大规模、高增速、强壁垒的市场。同时也意味着,其业务形态受主业依赖、客户群体限制等多重因素的影响。
最新数据显示,过去三年京东物流外部业务占比分别为29.1%、37.8%、46.1%, 2021 年上半年刚刚突破 50%,达到 55%。
日日顺供应链招股书显示,2018—2020年,日日顺供应链来自关联方海尔系、阿里系业务合计收入占比分别为58.9%、62.5%、48.9%,整体呈下降趋势。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上半年,京东物流外部一体化供应链收入117亿元,同比增长大幅提升,达到了65.6%。财报中解释道:“快递、快运等标准化产品,有效帮助我们快速扩大客户群,并进一步渗透至一体化供应链服务。”
可见,一体化供应链的布局过程中,企业首先要通过标品获客,随后才能基于专业化、个性化、高服务品质等特性逐渐渗透至客户的一体化供应链服务需求。
核心能力的输出
虽然从标签上来看,上述企业都是从企业物流到物流企业的典型案例,但各自侧重点都有所不同。其中最重要的是,大家赚的都是核心能力溢出的钱。
各个细分市场玩家的转型过程,都并不单纯是一体化供应链布局上的进步,更重要的在于其核心能力的溢出。不同领域的转型都有各自的突破口,比如渠道、服务、经销网络、连锁加盟等。
1)京东物流:线上线下一盘货
相比传统配送模式,京东物流一体化供应链服务的合作程度更深入,从仓储到运输,再到最后一公里配送,是全方位的合作。其可以细化到可以根据预测销售来动态分配存货,对于大的品牌方而言,甚至可以做到线上线下一盘货。
基于京东商城对品牌渠道的整合能力,京东物流外部一体化供应链的客户和潜在客户,主要就是京东平台第三方卖家。
2)日日顺供应链:重服务的场景物流
家电家具行业是重服务的行业,相对而言,大多数物流企业做到的是门到门服务,而这一细分市场的重服务属性在于,其甚至要走进门,做安装服务。
同时,当前商流变革呈高度碎片化、去中心化的趋势,传统零售、传统电商、社交电商等多种商流模式并存,存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消费趋势。
这意味着其服务是“场景物流+供应链服务体系”的概念。整个过程中,供应链服务是基础,核心在于挖掘用户新需求,并提供个性化场景解决方案及增值服务。这就要求供应链方案提供者既要拥有完备的基础设施建设、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同时也要有对不同场景的理解能力,用服务去做渗透。
3)智链顺达:深度分销网络的力量
啤酒下游客户小而多,属于深度分销的品类。作为快消品领域的巨头,青岛啤酒有着成熟的经销商网络。根据其最新财报信息透露,目前青岛啤酒销售仍以线下经销商为主。过去,其经销商仓库散落在城市的边边角角,在城市治理的推进下,要受标准化、合规化、道路限行等多种因素影响。
智链顺达通过将经销商集中起来做协同仓、一盘货、统仓共配,然后把经销商、终端订单整合起来,用系统来进行驱动,使得经销商得以解放出来投身做业务。
其核心分销网络,搭载整合下的仓干配供应链体系,助力其在快消领域比如调味品、方便面、瓶装水等领域做渗透。尤其是其分销网络可以助力新的网红软饮等品牌,用较低成本打开市场。
4)绝配供应链:连锁加盟的复制
冷链行业有明显的区域性,但凡将业务做到全国范围,其体量都不会太小。根据绝配供应链官方介绍,伴随着主业绝味食品的扩张,目前其冷链物流资源包括 2 个6 万吨级的 CDC冷库,21 个工厂仓,33 个城市分流、分拨仓,100 条城际往返线路,500 条城市生鲜日配日达线路。
绝配供应链的不同之处,在于其本质不是做物流生意,而是提炼绝味食品过去多年高增速的“引擎”,背后反映的是一套渠道开发与加盟商管控的体系。连锁餐饮,尤其是在从 1 到 10、从 10 到 100 做扩张的时候,通常会遇到品牌、供应链的支撑考验。而绝配供应链在主业成长过程中逐渐拓展产业链的长度、覆盖密度,其擅长将一个城市品牌带动到全省,将全省品牌带动到区域,将区域品牌带动到全国。
基于此,绝配供应链给自己定位为助力连锁餐饮布局全国。从这个角度来理解,绝配供应链是利用冷链物流的市配网络,反向切入餐饮供应链。供应链是助力其商业战略落地的高速公路。
整体来看,从企业物流转型到物流企业,要走的路很长,一方面,企业要有一体化供应链的布局设计;另一方面,还要有标品引流转化。与此同时,还要找到核心价值突破点,以触达客户的成长需求。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物流开始走出来,而什么样的企业会走得更远?市场会给出答案。
","content_hash":"25cf5f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