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际航空运输报道,航空物流的竞争力本质上是由产业所处发展阶段、价值链地位及其国际化进程决定的。当前,全球产业链处于深度调整时期,我国航空物流发展既要服务好关键产业链布局,更要通过自身服务能力牵引产业布局,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同时推动航空物流竞争能力提升。
聚焦现在,产业链发展的特点包括,全球生产网络深度发展;区域内贸易成为主流;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东南亚、南亚等地区转移,疫情期间部分回流我国;发达国家吸引中高端产业回流,疫情放缓产业回流步伐。
面向未来,疫情不会改变全球化的总体趋势,国际航空物流仍是重要增长点;欧洲、北美、亚太产业集群效应逐步增强,要求航空物流深耕亚洲市场;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加速,有利于提升国内航空物流枢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核心地位;劳动密集型产业将呈现总体转移、部分回流的趋势,有利于提高中西部航空物流枢纽能级;发达国家将逐步提升对产业链安全的重视程度,要求航空物流提升专业化服务能力和自主可控水平;产业链集群化成为重要趋势,城市群将成为我国航空物流发展的主要承载区。
适应产业链需求并牵引产业布局
积极适应需求。紧抓国内制造业转型升级契机,适应国内企业对外布局加工制造基地的需求,提升国内航空物流企业市场开拓能力,支撑形成以我国为主导的产业链分工协作体系和跨国制造业价值链体系。
强化提前与主动布局。通过提升航空物流枢纽的网络通达能力和运行效率,推动航空物流降本增效,支撑构建高效、稳定的供应链体系,吸引发达国家拥有关键核心技术企业在国内投资生产和研发,逐步吸引“链主”企业及其上下游企业在国内布局,推动我国参与全球高技术产业链合作,促进地方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产业布局粘性,提升产业发展能级,提升航空物流发展根本动能。
提升亚洲地区核心枢纽地位
构建亚洲航空物流圈。逐步完善东南亚、东亚地区网络,积极拓展南亚、中亚、西亚等周边航空物流网络,推动实现周边国家2日达,促进我国与东南亚、南亚等地区在加工、配套等产业链及与日韩在中高端产业链加强合作,拓展以我国为核心的亚洲制造业产业体系,形成区域性供应链体系,促进我国成为衔接东北亚高端制造与东南亚、南亚配套产业的核心枢纽。
提升国际转国际航空物流中转能力。鼓励航空公司在服务国内大市场的同时,增强危机意识,有针对性地布局东南亚、南亚等地区经中国中转至欧美的航线网络,提升航空物流国际转国际能力,打造亚太经我国连通欧美的航空物流枢纽。针对重点打造的区域性中转网络,创新制定空空中转在安检、通关、产业协同等方面的政策,提高空空中转效率。
优化市场导向和战略布局
巩固传统市场网络布局。适应产业链区域化调整趋势,不断提高对东南亚、东北亚等周边区域的辐射能力。服务于经贸往来需要,提升对欧美等远程航线的连通能力,减少“断链”风险。
积极拓展新兴市场。与产业链多元化、分散化布局趋势相一致,有序拓展“一带一路”等新兴市场的航线网络,提高航线网络布局的多元化与灵活性,为产业战略转移提供支撑。
强化产业支撑能力
产业是支撑航空物流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应抓住国内产业升级机遇,着力加强航空物流与自贸区、自贸港政策协同,发挥投资贸易自由化政策和制度优势,提高通关便利化程度,完善营商环境。推动航空物流与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临空经济区等政策协同,以点带面,遵循空港引领、产业支撑、政策联动的发展路径,培育跨境电商、生鲜冷链、高新科技制造业等产业集群,辐射带动腹地经济发展,提升航空物流发展动能。
兼顾生产与消费市场
支持拓展生产网络。根据电子信息、汽车制造等高端制造产业布局特点,围绕制造产业即时生产、链条长、自主可控等需求,制定定制化航线网络与安检、通关等全链条定制化服务,支持高端制造产业进行全球网络拓展,提高生产运行效率。
紧抓跨境电商消费市场发展机遇。充分发挥我国跨境电商蓬勃发展的先发优势,支持航空公司与跨境电商企业合作,加快航空物流网络布局,提高航空物流信息化水平,加快延伸海外地面服务链条,满足电商货品高效性、专业化、全链路发展要求,实现电商货品及时送达、精准查询。
有重点地打造航空物流枢纽
从国内产业格局来看,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成渝城市群等作为产业链集群发展的核心市场,既有生产供给能力,又有消费市场驱动,是航空物流枢纽布局与发展的核心市场。应以城市群、航空物流枢纽为依托,提高资源分配的侧重点,充分发挥物流的规模效应,支持头部企业做大做强,提高航空物流枢纽发展的集中度,提升国际竞争能力。
","content_hash":"43577c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