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精细化运营
现在很多电商运营团队缺少精细化运营和数据驱动的经验和意识, 但是电商运营正在成为电商自身增长越来越重要的因素。
在众多的互联网细分行业中,电商行业起步早,发展时间长,行业特征显著:
1)商品品类及 SKU 多,用户覆盖面广,运营难度大;
2)总体上客单价低(除旅游、奢侈品等外),强调留存与复购;
3)电商产品设计相对成熟,优化运营是重中之重;
4)电商行业竞争白热化,精细化运营是冲出重围的必备技能。
其实数据分析,重点是要了解数据之间的关系和逻辑,这样遇到问题才知道要看哪些数据,做到有的放矢
1、销售归因
用户从启动APP到最终下单购买,中间会有一系列步骤,最初的那个步骤可能是点击搜索框,可能是点击首页Banner图,也可能是点击收藏页面,总之是这个步骤让用户最终下单购买的,把这部分销售归属到最初那个步骤所在的模块就是销售归因。
这是电商平台非常重要的一个数据场景,他的作用是找到整个平台产生业绩的关键模块,然后有主次地进行改版优化。其次,通过监控销售归因数据的变化,也可以了解用户行为的变迁,比如2016年的时候首页推荐位的销售归因占比最大,因为当时用户网购的主动性还不够强,容易被广告引导,到了2018年,搜索的销售归因比重超过了首页,这表示用户网购的主动性变强了,原因可能是用户群体变了,也可能是用户习惯变了,总之你要开始优化搜索引擎了。
销售归因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应用是根据销售归因比重的不同来调整品类的页面布局,举个栗子,对于女装,用户可能看到什么好看点什么,他们的购物意愿是被品牌、搭配、颜色牵着走的,那这个品类销售归因最大的可能是有很多靓丽硬照的推荐页面。
另外的品类比如母婴,用户的购物行为是主动且分层的,比如家有1岁娃的用户,看的是XL的纸尿裤和三段奶粉,家有三岁娃的用户,看的是婴幼童装和童鞋,那么这个品类销售归因最大的可能是明确指向商品的分类页。通过销售归因来优化不同品类的页面布局是很重要的数据场景。
要实现这个数据场景就需要分析师好好下功夫了,需要与开发沟通设计一套很好的轨迹埋点,从而准确记录用户的每一步跳转,也需要业务导向地跟产品经理或者运营沟通,从而敲定什么样的行为组合最终会把产生的业绩归到哪个模块。
2、转化漏斗
通过销售归因,我们知道APP里边哪个模块会重点促成用户的下单购买,然后呢?如何进一步分析?这个时候就要用到转化漏斗了
把焦点放在APP首页,用户从浏览到最终下单,需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
- 点击商品推荐页,进入商品列表页;
- 点击商品列表页,进入商品详情页;
- 点击下单,进入购物车页;
- 点击支付,支付成功。
以上每个步骤之间都有一个转化率,可能是1-2:50%,2-3:20%,3-4:5%,有了这几个数据,运营就有目标了,如何更好地优化页面,使每一步的转化率都高那么一点点,那么公司就能赚更多的钱。其次,通过监控转化率数据也能及时发现业务异常。
电商公司经常会把转化率做成实时数据,这样大促期间发现某个页面或某款商品的转化率不高才能及时针对性调整。
3、AB测试
不仅电商,这个数据场景其他APP也会用到,具体做法是发版前先切一拨用户,比如10%,再把这10%分两拨,确保这两拨用户的属性相近(很多时候是随机分配),然后发2个版本的APP,看哪个版本的APP数据表现更好,再把表现好的版本全量发布。在电商公司,你看到的每一场促销的宣传页面,都是经过多次AB测试调出来的,一旦发现转化率不好就下掉上新的页面,确保展现在您面前的页面拥有最高的转化率。
AB测试是一个非常高频的数据场景,基本每天都会用到,因此很多大公司会把它做成一套系统,可以实时地看数据调整页面。
4、商品比价
很多电商公司会频繁搞促销,而每次促销都会宣称自己的商品是全网最低价,怎样做到全网最低价呢?这就涉及到商品比价这个数据场景了
很多电商公司自己会有一个比价系统,这个系统的作用就是不断去爬取各大电商平台商品的价格,通过外网比价来制定价格策略。比如你要打一个单品,为了冲量你必须做到全网最低价,于是这个系统就派上用场。
除了外网比价还有内网比价,也就是将当前商品的价格跟过去不同时间段进行对比,通过内网比价相应地调整货品策略,比如将更具价格优势的商品进行更多的曝光,同时调低价格高商品的曝光这就可以避免商品卖得比过去贵消费者不买账的情况。
价格分析是电商公司重要的数据场景,怎样制定一场促销的优惠政策,是用满几件减多少钱,还是发折扣券,还是满多少钱减多少钱,还是买一送一,如何在吸引用户的同时确保毛利不受影响,都免不了做一番数据分析,于是数据分析师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
总结
通过数据化来监控和改进,通过数据分析用户,可以看到用户从哪里来、如何组织产品可以实现很好的转化率、投放广告的效率如何等等问题。不过,具体问题还要具体分析,我们从自己的侧重点制定自己的数据分析体制
版权声明
","content_hash":"3d2b1e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