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马辉
为了打破国内高端新闻纸依赖进口的局面,他带队七上德国,一鼓作气做成了世界“新闻纸大王”;他曾设计好新办公楼蓝图,却因一个多亿的造价而放弃,仍在破旧的老办公楼里办公,这笔资金则投向项目建设;面临转型压力和发展需求,他选择在造纸和化工两个方向继续拉长产业链,各投100个亿;他坚持最严苛的环保标准,他常说的一句话朴实而有力,“企业不能光盯着眼前利益,要对社会负责”。
华泰集团,这家山东企业风风雨雨走过45年,如今的年产值已达到760亿元,披荆斩棘的路上充满着传奇。这45年,始终和一个人分不开:他就是华泰集团董事局主席李建华。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
环保更是企业的生命
今年9月份,华泰集团突然接到了一纸来自国家相关部委的督查令,是有关华泰集团存在落后产能仍继续使用的举报,为了落实这一情况,省里和东营当地的相关部门也陆续来到华泰集团进行调查。结果是虚惊一场,经过现场调查,省工信厅最终确认,华泰集团不存在使用落后产能的情况。
“企业不能光盯着眼前利益,要对社会负责。”李建华说,在产能过剩的情况下,停止生产落后产品,淘汰落后产能,引进先进机器,开拓新的局面。
李建华说,这既是应对产能过剩,也是公司向节能环保方向考虑,“我们积极淘汰落后产能,开展节能挖潜,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先后淘汰了价值30多亿元的15条高耗能纸浆生产线和9台热电机组等一批落后产能,在这方面华泰向来毫不犹豫。”
在华泰集团污水处理厂,蓄水池内清可见底,还有金鱼在水中游荡着。而这些水都是从华泰的造纸车间流出来的,是经物化、厌氧生化、好氧生化、三级处理等数道工艺流程处理过后的“造纸废水”。
在人们的印象中,造纸企业是高耗能、高污染,但事实并非如此。目前,华泰基本实现了零污染排放。为了发展绿色循环经济,他提出了“产量是钱,环保是命,不能要钱不要命”的口号,先后投入30多亿元增上国际一流设备,实施了林浆纸一体化项目、废渣燃烧发电项目、沼气提纯生产天然气项目等,对废纸、废渣、废水、废气进行循环利用,从资源到产品、到再生资源,形成一个绿色闭环式循环生态链。
后来经过努力,华泰集团建成了60万亩的速生林。李建华说,“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环保更是企业的生命。一直以来,华泰都是在节能环保方面追求最严苛的标准,只有奉献社会、奉献人民,才能体现华泰的责任和价值。”
中国人的尊严要靠自己
靠奋斗,靠成就说话
李建华今年已经70岁了,45个春秋,他用脚印和汗水,筑起了一个高质量发展的华泰集团。有人会问了,李建华作为山东企业家的代表之一,他身上的特质有哪些呢?
1976年5月,李建华成为大王人民公社造纸厂第一批建设者,随后一生与造纸结缘。1983年11月,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李建华当选厂长。李建华给人的印象就是“能吃苦、有担当,善于开拓”。
对于李建华来说,当时的处境真是非常窘迫,没市场、没资金、没原料、没技术、没人才,而且被同行看不起、被国有企业指责,说和他们抢夺原材料、抢市场,但他没有因此而退缩。1993年,华泰以150万元购买了江苏无锡一套价值六百多万元造纸设备,李建华指挥 “十八勇士”下江南拆设备。对方安装这套设备用了足足五年时间,他们只用了25天就拆完运回,不到8个月就安装完毕,当年就盈利400多万元,第二年盈利1000多万。
1997年12月26日,由于电器出现问题,生产了一批不合格的产品,降价处理的话,客户本来也能接受,但是李建华当时坚持将不合格产品全部砸掉制浆,绝不允许不合格产品进入市场。“责任与生命相伴,尽职尽责的人生才是完美的人生。”李建华认为。
1999年,李建华与几个企业老总在德国考察设备时,听说有一台旧新闻纸机要处理。虽然是上世纪六十年代投产的,但是中间也经历过数次保养和升级,李建华看到,这台机器运转完好。而国内的情况是,高端新闻纸要完全依赖进口,李建华萌生了一个念头:把这台旧机器买回去。
可是谁曾想,李建华一行当即前往拜访,可是接待他们的副总裁只抬眼看了一下,连座儿都没起。李建华心里感到十分难受,他知道,那个时候在德国人眼中,中国人是买不起、也使用管理不好这样高档的设备。李建华为了争这口气,先后七次到德国,经过十几轮艰苦的谈判,最后以730万美元谈定了设备,节省了近5亿元。直到现在这套设备还非常有竞争力。
“后来这位德国的副总裁来到华泰看到那台运转的纸机和壮大的华泰后,也是被震惊到了,还开玩笑说,以后有旧机器也不能卖给中国人了。”李建华说,中国人的尊严要靠自己,靠奋斗,靠成就说话。
谦虚低调的本色不曾改变
新上项目必看电影《英雄儿女》
在李建华身边的人看来,一路走来,他初心未改,谦虚低调的本色也一直未曾变。见了公司的中层人员和年轻人,他总会笑呵呵地打招呼,很多人都觉得李建华没有架子,却又一身正气。
每天,李建华还坚持着早起的习惯,有时会去车间转一转,有时则会在他的笔记本上梳理工作和做相关计划。这样的本子,据华泰集团办公室主任任文涛讲,一个月就得两本,到现在,这些本子都保存着,摞在一起也有一人多高了。
李建华告诉记者,他对生活要求不高,这么多年出差基本没做过头等舱,到大城市也没住过五星级酒店。李建华不仅个人不讲究牌面,同样,在整个华泰集团也强调不讲特权。华泰集团的高管也不允许坐头等舱、住豪华酒店,而且副总全部没有专车。但是,有公差,集团可以派公车,家人、私人,都不会用。“这就是华泰的企业文化,大家都踏实做事,不攀比。”李建华说。
“华泰从来不搞周年庆典,但是新上项目就召开大会,观看电影《英雄儿女》,这些项目没有一个失败过。”李建华说,在企业发展中,向解放军和大庆学习,职工军事化管理,排队上班、吹军号,鼓舞士气。
在华泰集团的非公党建学院里,有一张被搁置的设计蓝图,那就是2006年华泰规划设计打算重建的办公大楼。华泰的老办公楼建于1988年,伴随着企业的发展需求,1997年又重新加高了一层,并一直沿用至今。“2006年,公司也一度考虑建设集团办公大楼,但是方案出来了,一算,要投进去1个多亿。”李建华说,当时大家一算帐,这笔钱如果用在投资项目建设上,既能促进就业,还能每年为国家增加千万元的税收。
于是,办公大楼的设计蓝图方案就这样搁置起来了,而这张设计蓝图却被保留了下来。直到现在,公司决策层、管理层挤在老办公楼里,管理人员在生产一线进行一站式集中办公。
有一次,广饶县委书记梁润生到华泰集团开会时,看到李建华所在办公楼里的设施大都是上世纪90年代添置的,他说:“华泰建设了国际顶尖的工厂基地,领导层一直在老楼里办公,依然坚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种精神值得学习。”
“年轻人要做一番事业,必须敢想、敢干、敢担当。”李建华谈到年轻人的培养说,现在,集团、子公司负责人多数都是75后、80后了。“他们都是从一线干起来的,经受住了考验,现在遇到急难险重的项目,他们还是能顶上去的。”李建华自豪地说。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content_hash":"41776b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