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季媛媛 上海报道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2020年,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市场规模3.57万亿元,较上年增加0.28万亿元,同比增长8.51%;预计2022年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市场规模将突破4万亿元。
在上海,生物医药作为上海“集中精锐力量、加快发展突破”的三大先导产业之一,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已经更是逐渐积累了一定的科技创新成果,诞生了一批优质的生物医药企业,而出于对生物医药行业的重视,上海还在不断扩大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这也使得相关的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得以进一步发展。
近日,首届“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正式开幕,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凯先在同期举办的“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大会”上对21世纪经济报道等媒体表示,当今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新方法、新技术层出不穷。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飞速发展,物理、化学、计算机和信息科学等学科与新药研究的交叉和融合不断加强,深刻地改变着药物研究的面貌,推动药物研究和医药产业发展进入了一个革命性变化的时代。
“近年来,我国新药创制的格局发生巨大变化,企业创新能力增强,逐步成为技术创新主体,从被动接受研发单位的新药证书到已具备模仿创新的基本能力。与此同时,企业承担国拨经费比重大幅上升,从28.1%提高至53.6%,企业投入的新药研发模式也逐渐形成。”陈凯先院士说道。
2.0时代中国生物药企业何去何从?
过去的二十年,是中国生物医药行业药政改革不断深入的黄金时代,同时也是中国创新药风起云涌、大江大河的大开篇。
在国家大力推进生物医药创新发展宏观政策的指引下,我国从最初的医药创新跟跑者逐步变成引领者,涌现了一批致力于自主创新的本土企业,成为中国创新药领域代表,并正逐步迈向国际舞台。此外,我国本土自主研发创新抗肿瘤药物,如呋喹替尼、索凡替尼、赛沃替尼等,亦从实验室走向市场。
在“中国自主创新药的高价值链赋能”主题论坛上,关于中国新药创新后续如何发展的讨论较多,这也是业内人士对于创新药企业对于2.0时代的期待,但同时,也是对于新时代可能面临的诸多挑战的担忧。
和黄医药首席科学官苏慰国博士表示,从市场反应也不难发现,此前,CDE发布了《中国肿瘤临床试验必须以临床价值为导向指导原则》在第一时间是引起很大的反响,短短一周的时间,中国的医药行业蒸发几千亿的资产,这可能是因为市场过激的反映,但确实也指出新药创新的弊端。
“新药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仅涉及较长的产业链,也包括非常关键的临床研究,特别是高质量的全球临床研究,这也使得产业链对整个中国新药创新后续发展能够如何进一步的提升成为一大关键问题。”针对这一问题,苏慰国认为,首先,要有原创的靶点。目前,大部分企业都在关注的frist-in-class产品,聚焦新靶点的研发,希望通过新靶点解决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其次,探索联合用药方案,使患者更好的通过合理性的科学设计获得更好的获益;再者,克服临床用药耐药性,例如,免疫治疗广泛应用的PD-1/PD-L1,思考如果这些T细胞的免疫检测药物失败后的解决方案,能使患者长期的获益。
除了聚焦产品,在中国自主创新药的新生命周期下,如何通过资本、创新与研发、临床等产业链要素的融合和链接,赋能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也成为一大关键。特别是在政策、产业、人才、资本的四重共振之下,国产创新药潮起,热门领域竞争激烈、热门靶点一片红海的趋势已经出现,未来将对企业源头创新和差异化竞争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泰格医药联席总裁吴灏先生指出:“我国医药行业正在经历‘全面自主创新’的产业升级,CRO企业帮助医药企业提升研发效率,也帮助中国创新医药企业走出国门,共同推动行业发展,造福更多患者。”
此外,德琪医药首席科学官单波博士表示:“人才、资金、基础研究是自主创新的三大重要因素。与CRO企业、AI企业包括创新医药企业间在内的多方合作、共通共享也将成为中国医药行业未来主流趋势。”
产业园区驱动医药创新驶入发展快车道
也正是在生物医药不断发展的大环境下,通过产业园区进一步促进生物医药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聚合,打通科技和经济融合中的堵点,把科技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持续推进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落地已经成为后续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
由此,建立生物医药产业园,实现产业生态共建已经成为主旋律,其中张江生物医药产业园区成为国内的一大标志。据统计,张江汇集了近7万名全产业链专业人员,构建了浦东生物医药“1+5+4”发展新格局,以张江药谷地区为创新源头,张江医学园(张江细胞与基因产业园)、张江创新药产业基地、张江医疗器械产业基地、张江总部园、张江民营经济总部园为5个特色园,以及迪赛诺老港基地、外高桥生物医药基地、金桥地区、世博地区等园区,进一步形成带动上海全市、辐射长三角的协同发展格局。
除此之外,自2020年3月,北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园被授予“上海市特色产业园区”称号,成为五大市级生物医药特色产业园区之一以来,宝山生物医药产业也进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北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园通过建设高品质生物医药研发和产业化载体空间,配套全方位生物医药公用工程设施和一体化解决方案,打造高质量生物医药创新发展生态和专业化服务体系,重点培育和发展高附加值的“生物制品、医疗器械、原创新药”制造,导入企业总部、研发中心、高端生产以及产业链关键环节。
目前,已经吸引力了诸多创新药企业的入驻,包括上药康希诺、汉氏联合、宝济药业、朝晖药业、景峰制药、博沃生物、优卡迪、正大天晴等一批知名生物医药企业投资入驻,新建了国盛宝山药谷、天瑞金MAX科技园等专业化生物医药园中园。
在谈及国盛产投宝山药谷的定位时,国盛产投宝山药谷总经理刘涛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认真分析了国内创新药企业的需求,会从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给这些企业一定的服务助力。例如,初创期的企业在团队上人数有限,主要以研发技术团队为主,这时候宝山药谷配备有一定的资源,可以帮助企业实现“拎包入住”,解决载体空间问题。同时,在资金方面,初创企业在早期天使投资方面有需要很多合作机会,在此方面,我们可以提供相关机构一定助力。此外,在早期阶段,生物医药企业需要一定的实验设备,这些实验设备我们会统一采购,供企业使用。在早期阶段,企业还会存在一定的人才需求问题,为此,我们也提供了一些人才公寓设施,为更多优秀人才提供较好的服务。
“我们服务的对象还是以早期、中期以及临床刚开始的企业为主,这些企业相关产品可能开始进入临床阶段,或者刚刚获批上市,对于资源要求较高。”刘涛认为,要打造一个世界级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一方面,要发挥上海区域“张江研发 上海制造”功能,所谓上海制造就是为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另一方面,生物医药产业市场足够大,目前载体不是很多,或者说专业化的园区很多。相反,如果上海有不少生物医药企业找不到很好的载体,这也会成为上海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一个损失。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content_hash":"7251f8a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