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产业链重构和数字化转型是企业必经之路。”全国政协委员、广州白云电器设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德兆谈到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时说到,他认为,创新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粤港澳大湾区需通过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实现“产业集群”向“科技集群”的转变。
全国两会召开在即,胡德兆继续关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话题,并计划提出《关于鼓励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提案》。此外,结合这几年的履职,以及实地走访调研,他还关注产教融合、职工微创新、“双碳”目标及相关政策等领域,并将提交《关于推动产教融合高质量发展的提案》和《关于加强技能人才培育和激励的提案》。
谈数字化转型
加快技术和人才供给,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
南都:你一直关注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请问,该如何鼓励企业数字化转型?数字化转型对制造企业有何意义?
胡德兆:为响应国家政策“3060”双碳目标,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产业链重构和数字化转型是企业必经之路。国家要鼓励传统制造业进行数字化转型改造,我认为要抓好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重点孵化和培育国家工业软件实力,提升国产工业软件水平,避免“卡脖子”。
其次,以智能制造为重点,瞄准生产设备和生产线的智能化改造,通过示范推广、技术对接、金融服务,引导企业应用先进技术和智能化装备,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推进企业智能制造水平大幅提升。
然后,积极部署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加快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新一代信息网络升级,加强工业互联网、云计算等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布局,同时做好传统基础设施的智能化改造。
最后,要加快技术和人才供给,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
数字化转型的意义在于能提高生产制造装备的自动化水平,改善员工的劳动环境和减轻员工的劳动强度,并且增强信息化管理平台,用信息系统来规范制造过程中的管理流程;第二,能用信息化产生的大数据来为产品研发、工艺优化、计划排产服务;第三,能利用工业物联网技术打通企业上下游的信息渠道,缩短生产周期,提高生产效率,快速响应市场需求。
南都:去年5月,广东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数字化发展的意见》,提出要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各领域数字化转型发展,加快建设数字广东,着力提升数字化生产力。在你看来,广东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目前面临哪些难点,该如何突破?
胡德兆:根据调研显示,广东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目前面临的难点有资本问题、技术问题和复合型人才短缺问题。而通过产业集群和工业互联可以有效地整合利用现有资源,推动5G、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与制造业的融合,提升制造业供应链基础设施、装备和作业系统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南都:在制造业创新方面,你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如何发挥带头作用?
胡德兆:实现高质量发展是制造业的必经之路,而创新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必须把创新摆在制造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粤港澳大湾区要建设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湾区之一,我有三点建议:
一是人才创新。人才是第一生产力,要培育创新性人才就必须创新人才培育体系、推动产教融合的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大湾区产教联盟的作用,加快技能型人才、经营型人才的培育,保证大湾区的各类人才供给。
二是科技创新,通过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实现“产业集群”向“科技集群”的转变。在加快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推动新一代信息网络升级,加强云计算等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布局,做好传统基础设施的智能化改造,以实现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
三是机制创新。要进一步发挥制度优势,充分利用香港、澳门带动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发挥一国之长,善用两制之力”。加快大湾区的资源整合,进行体制与机制创新,实现整个区域内各种要素的自由流动,实现高度开放,与国际接轨。
谈“稳预期、强信心”
企业应创新经营管理工具,不断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
南都:你认为企业家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时期应着重做好哪些经营工作,如何更好地“稳预期、强信心”?
胡德兆:在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我有六点建议:
一是利用国内庞大的市场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二是加快装备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加快5G等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及布局,推动新一代信息网络升级,同时做好传统基础设施的智能化改造,以提升装备制造业在国际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三是加快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转化和应用。聚焦国内外以及跨国公司的科研机构以及技术转移和科技服务机构,支持科研共同体发展,引导创新资源向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倾斜,全面增强源头创新能力和资源集聚能力。
四是构建完善的制度体系。创造有利于各类资本、人才等创新资源发挥效用的制度环境,推动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向“源头创新、基础创新”的转变。营造更加公平竞争营商环境,落实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切实提高要素质量和配置效率。
五是推动产业集群式发展。实行集约化经营,充分发挥成本优势。依托动态的产业政策推动产业链高端化,致力于从“世界制造大国”向“世界制造强国”转变。
六是建立完备的产教融合体系。继续推进产教融合高质量发展,在人才培养、引进、使用、评价、激励和保障方向给予全面的政策支持。
我认为,在应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时期、新阶段,企业家应着力做好企业经营管理工作,创新经营管理工具,不断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同时,把握当下国内国外双循环和“十四五”规划的机遇,保持市场竞争核心优势。
南都:你认为之前提交的《关于防止原材料暴涨维护“六稳”“六保”的提案》比较有影响力,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原材料涨价的风险依旧存在,请问接下来还有何建议?
胡德兆:去年以来,国内大宗商品开始持续上涨,原材料恶性涨价让中下游制造业陷入困境。这份提案可以呼吁党中央、国务院通过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多措并举稳定原材料价格;并提议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信和信息部及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部委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严防哄抬原材料、基础工业品价格,严格监控工业原材料、大宗商品价格指数,防止原材料价格暴涨,维护 “六稳”“六保”,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目前的市场背景下,我认为企业在继续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同时,对外应在国家层面研究原材料价格形成机制,关注国际市场对国内的影响,加速推进双循环;对内应推行成本领先战略,进行资源有效整合与配置,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此外,各行各业也应兼顾当前和长远,积极响应国家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的主体政策。
谈产教融合
需关注产教融合最终落地质量
南都:你连续多年关注产教融合话题,今年又准备提《关于推动产教融合高质量发展的提案》。该提案的重点内容是什么?与以往有何不同?
胡德兆:这四年,我围绕产教融合提出了系列提案。十三届三次会议提案《完善产教融合治理体系的建议》,属于顶层设计层面,引起了各界关注;十三届四次会议提案《关于激发市场主体参与产教融合的建议》,属于中观层面政策引导,营造了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社会氛围。而今年的提案——《促进产教融合高质量发展,建立产教融合质量评价的建议》则关注的是产教融合企业的质量,其中提出了完成分类评价标准的建议,其目标是实现产教融合高质量发展,实现管理逻辑认定和评价的科学闭环。
南都:在推动产教融合高质量发展方面,你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如今处于怎样的水平,有何建议?
胡德兆:在推动产教融合高质量发展方面,粤港澳大湾区已经由过去的单向、单一化合作走向双向、多元化合作。在此背景下,我认为,只有关注产教融合最终落地质量,才能培养出质量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行业发展、职业岗位需求的专业人才。
对产教融合的质量进行评价,不仅能让管理部门及时了解相关政策制定的落地情况以及产教融合的具体开展情况,还能及时发现校企双方在融合过程中存在的瓶颈问题,将行业标准、岗位标准引入人才培养过程, 加快企业通过产教融合共同培养适应产业人才的进度。
南都:目前,广州的产教融合已有代培、订单培训等多种形式。请问进一步开展产教融合的方向有哪些?政府、企业、学校之间需进行怎样的尝试和突破?
胡德兆:产教融合是我国职业教育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我们下一步的方向是探索产教融合背景下学校发展的新形式,通过采用“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引进制造业先进省份经验,开展产教融合跨省合作,建设多层次人才教育机制,不断拓展校企合作的深度、广度和高度,努力打造高质量的职业教育。
为此,政府部门、高职院校、行业组织以及社会企业应充分发挥职责作用,从创建互惠互利的利益价值体系、创设共建共享的资源规划体系和创设行业组织深度参与的协作体系三个方向创建协同育人体系。
广州发布了产教融合城市的试点规划,其中龙头企业、上市公司参与兴办职业教育、鼓励企业与职业院校二级学院推行混合所有制改革,这些属于先行先试的“头啖汤”,怎么干、红线是什么,政府和学校需要破冰,才能真正让企业作为主体深度参与进去。
采写:南都记者蒋臻 实习生胡菲菲
","content_hash":"c575af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