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一个以农民为主的国家。建国初期,农民人口接近百分之九十,即便是今天,尽管农村常住人口已经不多,但一部分居住在城市的农民,其户口依然是农村户口,还有一部分虽然进城落户,将户口迁入城市,但依然在农村有承包地和宅基地,应该还属于农民,所以,农民实际人口依然占百分之八十以上。
只有农民富裕了,整个社会才算富裕,只有农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中国才算全面进入小康社会,所以,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农业、农村、农民一直是国家政策关注的重点,每年的中央1号文件,首先讲的就是农业、农村和农民。
全面进入小康社会就要消除贫困人口,中国的贫困人群基本上都在农村,经过数年的扶贫攻坚,数千万贫困人口已经基本实现脱贫,中国已经全面进入小康社会,但要巩固这个成果,并进一步提高14亿人口的生活水平,步入中等发展国家行列,就要防止已经脱贫的人口返贫,特别是群体性返贫。
尽管我国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但依然存在局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尤其是农业农村仍然是薄弱环节,仍然存在短板和弱项。
9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中国的全面小康》白皮书,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刘焕鑫在同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近年来,农民收入增长持续较快,但城乡区域发展差距还是比较大,今后一个时期,仍然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乡村振兴的中心任务。
刘焕鑫还说,现在,农民的经营性收入(种植、养殖等)仅占总收入的三分之一,今后,要通过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来增加农民收入,具体来说,一是高质量农产品,二是向产业链要收入,三是通过降低成本增加收入。
所说的“高质量农产品”指的就是“形成品牌”的农产品,比如平时我们在超市买到的“五常大米”、“砀山梨”、“马泉沟柿饼”、“忻州小米”等。农产品质量高了,不仅价格高,而且市场广阔。
所说的“向产业链要收入”,指的是农产品深加工。我们农民之所以收入低,除了其它原因外,只卖“原材料”是主要原因。比如,麦子收了,直接卖麦子,一斤最多1.3元,但如果加工成面粉,一斤可以卖到1.8元以上,如果再加工成面包等食品,利润就更大了。
所说的“向降低成本要收入”很好理解,比如,一家一户种植几亩地最多十几亩地,成本就比较高,如果实现规模化种植,就可以降低成本。
刘焕鑫副部长还说,农民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占40%以上,工资性收入指的就是外出务工收入。今后,一方面鼓励农民在家门口就近创业,在家门口赚钱,另一方面加强农民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科技文化素质,完善就业支持政策,让农民外出比较容易找到工作。
除此以外,还要通过改革开放激活农村“沉睡”的资源,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比如“闲置宅基地房屋”出租。
那么,农村哪两类人是今后国家扶植的重点呢?刘焕鑫副部长说,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民增收,重点要关注和扶植两类人:一是小农户;二是低收入农户。
小农户就是生活主要依靠种地经营性收入。对这类小农户,要加强农民种粮的各种补贴,按时足额把惠农资金发放到小农户农民手中。对低收入农户,要建立常态化的帮扶机制,保障低收入农户的基本生活,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content_hash":"f330e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