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岳昆
从目前到2035年,乡村振兴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农业农村基本现代化,主要应当服务于占农民绝大多数的相对弱势的群体,使其公平地分享基本现代化的成果,并为他们保留进城失败的农村退路,提供生产生活的基本保障与保底。(半月谈)
基本保障和保底抓住了乡村振兴的根基,乡村振兴不是培养几个农村产业大户,不是“绣花瓶工程”,而是让所有农民都通过现代化建设走上幸福路。
用现代化思维让农民“进退自如”。农民之所以有意愿保留农村户籍,并非他们不理性或想城市、农村两头占好处,而是他们对自己的处境十分清醒,担心进城失败,而为自己留下生存退路,这也是国家不强制进城农民退出农村户籍的原因。我们的乡村振兴工作,就是要用现代化思维,让农民的退路更宽广,农民没有了后顾之忧,才能在城市放心一博,成为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
用现代化建设让农业更强劲。当前中国农民家庭主要收入来源是城市,而不只是农村。但是,大多的农民还不能依靠城市享受完美的生活,还需要乡村振兴的助力,因此,必须用农村现代化建设工作,让农民在农村的收入不断增长;要防范片面理解“产业兴旺”,将农村有限的土地资源强势向大户集中,更不应当将国家惠农资源重点支持农村大户。只有让所有的农民享受到农村现代化建设的红利,这样,才能给农民的幸福提升打造“加速度”。
用现代化产业让农村更繁荣。农民的事业不是一个人的事业,而是一个家庭的事业,因此,在乡村振兴建设中,我们必须关注乡村每个农民的事业,当然包括老人与孩子,让老人老有所用、所养,让孩子学有所得、所成。而不是人为推动农村土地集中、对规模经营大干快上、想方设法消灭小规模农业等,从而忽视了当前中国农村六七成农民家庭都存在“以代际分工为基础的半工半耕”家计模式,用现代化产业让现代的农民事业更繁荣,是乡村振兴正道。
乡村振兴不是一场政治运动,而是实实在在助力农村发展、农业繁荣、农民幸福,因此必须因地制宜,而不是“东施效颦”,更不能政绩作秀。乡村振兴之路对不对,好不好,应该是农民说了算。(岳昆)
来源: 河北新闻网
","content_hash":"2e41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