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民丰收节”系列评论之三
9月22日第四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广大农民和工作在“三农”战线上的同志们致以节日祝贺和诚挚慰问,强调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广大农民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农为邦本,本固邦宁。三农工作是国之根本,三农工作稳不稳、做得好不好、行不行直接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命运、关系着人民的生活生存问题。在这个农民丰收欢庆的日子里,我们更应该总结以往经验,明确自身差距,砥砺前行,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突出农民职业光彩,为三农工作找到“力量源”。“一项职业如果不被人热爱必然难以发展壮大”。要为三农工作培育源源不断的力量就要抓好农民这个根本,锻造出一支职业素养高、农业技能强、道德品质好的现代化农民队伍;要注重加强农民农业技术专业化的培训,通过政府组织送技上门,企业合作传授技能,职业高校学习技能,能人专家手把手教授技能等方式加强农民农业技能提升,多方途径为农民送政策送保障,如开辟农民创业贷款绿色通道,农民创业绿色扶持政策等;加强农民正面宣传,让农民看到成功的示范进而激起干事创业的激情,让社会看到农民这个职业光彩的一面,提高农民的社会认同感、荣誉感。多年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在中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不懂农民显然是不可行的,不热爱农民显然是走不通的,让农民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显然是走向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经之路。
突出农业现代化,为三农工作找到“核动力”。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技术现代化。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探索出了“科技就是第一生产力”,农业要发展,要跟上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步伐没有科技赋能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要加强农业与科技融合,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各级机构科研人员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让农民用最好的技术种出最好的庄稼。地方党委政府要有农业现代科技发展意识,主动性引进、培育外来和本土的农业人才在农村建功立业,研究农业技术,改进农业种养方式,创新农业科技;通过建立专家工作站、专家研究点等方式建立常态化的农业研究机构,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农民发展农业科技,地方党委政府要不断引进适合地方发展的农业机械,帮助村民提高农业机械操作水平,让农村农业不断满足国家对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需求。
突出农村环境保护,为三农工作找到“持续力”。新农村建设一定要走符合农村实际的路子,注意乡土味道,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每个村庄都有自己的发展印记,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态文化,农村的发展决不能走毁掉自身生存生活环境的“断头路”,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农村的发展要注重在环境保护中找到优势,在引进产业、发展科技时要看是否与村庄环境保护相悖,坚决不碰破坏环境的红线底线。根据地方特色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林则林,宜游则游,如走发展农业休闲旅游、农业观光旅游、农业体验家园等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路子;正确引导农民建设美丽乡村,提高人居环境体验,走村美、路美、人美的生态友好型的发展路子。
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农民丰收节是第一个在国家层面专门为农民设立的节日,旗帜鲜明地传递出国家势要将三农工作抓好、抓实、抓出成效的信号。不忘发展初心,勇担时代使命,我们期待今年的农民丰收节成为三农发展的新起点,稻花香里说丰年,开创发展新局面。
","content_hash":"64c19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