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时报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2月22日发布。今年比往年晚一些,除了粮食安全与防返贫工作等重点内容之外,笔者认为,还有以下几大值得关注的地方。
第一,文件重点提出了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问题。持续推进农村三产融合,重点之一是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文件明确提出要支持农业大县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且要引导相关企业在农产品产地本身发展粮油加工和食品制造。这是一个新的提法,更是新的发展导向。在以往很长时间里,粮油加工与食品制造大都聚集在城市,如今重新提出回归产地的粮油加工与食品制造,是对以往城乡产业分工结构的重要调整。打破城乡之间初级农产品与工业品的传统交换格局,才能够让更多的农产品价值留在县域,也才能够更好地回馈乡村。
第二,文件提出了县域产业发展的新方向。文件明确提出,大力发展县域富民产业,支持大中城市疏解产业向县域延伸,引导产业有序梯度转移。城市产业疏解,不仅是治理城市病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城乡融合发展思维下城市要素资源流动支持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举措。同时,文件还明确提出大力发展县域比较优势产业,形成“一县一业”的发展格局。
从以往产业发展的话语看,我们曾经在很多年里提倡“一乡一业”和“一村一品”。但从实际发展看,以村镇为单位的产业发展缺乏足够多且有影响力的成功实践。目前农业产业领域,都是以县域为单位形成的产品认知,比如沾化冬枣、灵宝苹果、岷县当归、眉县猕猴桃、韩城花椒等,甚至一些农业品牌的形成以更大的地域范围为支撑,比如烟台苹果、赣南脐橙、新疆大枣等。缺乏规模优势以及相应层级地方政府支持的产业,难以走出县域,更难以在全国形成市场优势和产业竞争力。因此,文件再次明确提出“一县一业”的发展格局,这是有重要历史背景和未来规划的。
需要强调的是,文件对“一县一业”中“业”的诠释也有新突破。这里的“业”指的是具有县域比较优势、带动农业农村能力强、就业容量大的相应产业,因此,“一县一业”不再局限于发展农业产业,而是借助城市产业疏解、产业转移等发展更多元化的产业,比如劳动密集型加工业、与地域农产品契合的农产品加工业、与产业发展相关的服务业等。这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吹响了乡村产业业态变革的号角,从一元产业转向多元产业发展。
第三,文件首次对中心镇、重点村的发展提出规划和方向。文件提出,“引导具备条件的中心镇发展专业化中小微企业聚集区,推动重点村发展乡村作坊、家庭工场”。中小微企业聚集区、乡村作坊、家庭工场都是新的概念和提法,国内发展经验主要来自浙江以及其他形成具有国际性产业集镇影响的地区发展经验。1980年代开始,浙江部分地区形成以乡村作坊和家庭作坊为代表的乡村经济和家庭经济,乡镇成为小微企业的聚集地,这种模式最终形成独特的改革开放样态,也引领了地区经济的发展。但正如文件所言,一定要在具备条件的地方发展乡村作坊和家庭工场,而不能是盲目的。因为,当前阶段再发展乡村与家庭式的小微工业,已经面临严峻的国内同类产品市场分工深度细化的考验,只有参与到已经形成国际影响力和价值链的国内产业中,形成其产业链条中的部分环节,才能够在当今异常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存活并发展。这一新的提法也有一个新的时代背景,那就是城乡与区域间将有可能形成新的产业分工或产业链关系,这对中西部具备特定资源或是优势的村镇来说,是难得的机遇。
综上所述,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这些亮点深刻体现了党中央和中央政府在推动和解决农业农村问题上对传统城乡与工农二元思维的超越,城乡融合发展与城乡关系的实质调整正在启动。(作者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主任)
","content_hash":"062c2f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