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世快递网点。 (小尘4x/图)
北京时间2021年10月29日晚间,百世集团(NYSE:BEST)发布公告称,将以11亿美元(约合68亿人民币)的价格,向极兔速递出售中国区快递业务,交易预计在2022年第一季度完成。
当晚美股开盘前,百世集团总市值仅为8.2亿美元。
当天,百世集团董事长周韶宁向全体员工发出一封内部信称,百世集团将把中国区快递相关公司的股权、资产、网点、转运中心、人员、系统等转让给极兔速递。此次业务转让只涉及国内快递业务,对国际、快运等业务没有影响。
曾在百世集团担任中层的纪斌向南方周末记者解释,“极兔在中国起网一年多,已经烧了上百亿人民币,再花60多亿人民币买下一张日均2000多万单的快递网络,是很划算的一笔生意。”
百世集团获6亿美元现金
百世集团在公告中称,将会获得来自极兔的一笔6亿美元(约合39亿人民币)现金。
百世集团回复南方周末记者称,“此次属股权收购,百世快递部分债务将由极兔偿还,扣除已偿还的债务后,百世集团将会获得一笔6亿美元的现金。”
对于百世来说,债务连年攀升,远远超过其他同行。
百世集团年报显示,2017年总负债为65亿元,资产负债率仅为59.62%。但在2021年第二季度,总负债规模达到175亿元,资产负债率已经攀升到95.21%。通达系及顺丰几家公司之中,资产负债率最高是顺丰控股(002352.SZ),也只有57.04%。
另一位接近百世集团高层的人士向南方周末记者介绍,百世目前还有一笔约20亿人民币的设备款急需偿还。
多位百世快递加盟商向南方周末记者证实,2021年年初,百世快递的日均单量曾低于2000万单。在快递行业内,一般认为日均快递量达到2000万单才能维持一个全国性快递网络的正常运转。
前述接近百世集团高层的人士向南方周末记者介绍,“不到一年就卖掉中国区快递业务,说明战略调整实际上失败了。对百世来说,疫情前是引入战略合作或者卖掉快递的最好时机,价格也会比较理想。”
出售快递业务,意味着百世集团失去了近六成的收入。百世集团2021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快递业务收入为42.81亿元,占比58%。
百世集团董事长周韶宁发给员工的内部信写道,未来将聚焦快运、供应链和国际业务。百世集团2021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与去年同期相比,国际业务收入增长43.4%,快运业务收入增长2%,供应链业务收入却下降了5.9%。
保留两个品牌独立运营
据多位极兔工作人员和通达系加盟商证实,目前极兔在中国区域的日均快递单量已经超过百世快递。
百世集团最新财报显示,2021年第二季度,百世快递市占率8.2%,日均单量约为2500万。如果按照这个基数进行计算,百世快递与极兔的市占率合计超过16.4%,与圆通16.7%的市占率不相上下。在通达系和顺丰六家快递公司中,仅与中通20.7%的市占率存在一定差距。
2020年10月,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布了《经营者集中审查暂行规定》。在同一相关市场,参与集中的经营者所占的市场份额小于15%,可以作为简易案件向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进行申报。
按照上述数据,极兔收购百世后,占有的市场份额超过15%,意味着此次收购无法走简易案件程序申报,将拉长收购时间。一位极兔员工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极兔一直希望这笔收购能够走简易案件程序申报,缩短审查时间,避免中间出现意外情况。
浙江理工大学法政学院院长王健教授向南方周末记者分析,快递企业之间竞争充分,两家企业并购后的市场份额并不算高,审核通过可能性比较大。
长期以来,极兔主要快递单量都来自拼多多平台(NASDAQ:PDD),一直没能打开“淘系”电商端口。如果此次顺利完成收购,将成为极兔进入“淘系”端口的契机。
一位接近百世集团高层的人士向南方周末记者介绍:“收购过渡期内及收购后,百世快递业务都将处于正常运转状态,不会变化。”百世集团财报显示,2020 年,“淘系”商家产生的快递量约占百世整体快递量的41%。
据多位百世加盟商和极兔工作人员介绍,极兔收购百世中国区快递业务后,将同时保留两个品牌进行独立运营,但双方可能会共用转运中心。
纪斌向南方周末记者解释:“极兔如果赴港股上市,最终合并成一张网能够减少投入成本,也会更符合在港股上市的要求。”
对极兔来说,收购百世中国区的快递业务也存在棘手的难题。
一名义乌百世快递加盟商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和九月份相比,百世快递异常网点数量在持续增长,而且长期得不到更新,快递能不能送到用户手上,有些时候要看运气。”
在上述内部信中,周韶宁称协议签订到最终交割还有一段时间的过渡期,要求全体百世网点仍然按照百世快递现有规章制度经营,在旺季和双十一期间维持网络稳定。
但据上述义乌百世快递加盟商介绍,近期省公司给各个快递网点分配了任务量,没有完成要处罚,但总部没有给网点价格政策,无法低价吸量,“我的网点每天距规定任务量还有几万票的差距,也没有处罚,现在就是感觉没有人在管理”。
极兔在对外发出的新闻稿中写道,本次收购优势互补,可以优化双方在中国市场的末端网络布局。针对收购后双方合作等内容,南方周末记者致电极兔速递,但公关部门员工婉拒了采访。
(应受访者要求,纪斌为化名)
南方周末记者 吴超 南方周末实习生 闫一帆
","content_hash":"893c164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