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联合国首次提出以来,与环境、社会、公司治理密切相关的ESG理念迅速席卷全球。
华泰证券研报援引GSIA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初,全球可持续投资(即关注ESG的投资)资产市值总规模在本报告涵盖的五大市场(包括美国、加拿大、欧洲、日本和澳洲)达到35.3万亿美元。在过去两年和过去四年全球可持续投资整体规模分别增长了15.05%和54.56%,2016-2020年初CAGR为11.5%。
而在国内,ESG理念经过十几年发展,早已获得政府、监管、市场参与者的广泛重视,各类鼓励ESG发展、数据披露的政策相继出台。而随着“3060”双碳目标的开启,ESG关注度再度飙升,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金融机构将承担环境和社会责任放在突出位置。
01
碳中和碳达峰时代,ESG在金融业迎来爆发期
所谓ESG,是环境保护(Environmental)、社会责任(Social)和公司治理(Governance)的简称。ESG理念反映了追求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统一的发展观,很好地契合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求。
在国内,受益于各级监管机构出台的众多ESG政策和指南,十多年来ESG理念愈发成熟,企业在环境表现和责任投资意识方面逐步增强。信息披露方面,沪深两市交易所分别于2006年和2008年发布了有关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指引性文件,随后逐步细化。2018年,证监会发布修订后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确立了ESG信息披露基本框架。
在此背景下,众多上市公司将ESG发展放在重要位置,相应的报告披露也快速增长。商道纵横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底,A股共有1021家上市公司披露ESG报告,相较2010年(471家)增长迅速,近十年CAGR为8.04%。
而在上述千家上市公司中,金融机构无疑是最强大的一股力量。截至2021年5月31日,沪深300指数成分股中共有255家上市公司发布了2020年度ESG报告,其中金融业以64家、占比25.1%博得头筹。
金融行业发布ESG报告最多,一方面,是源于金融行业的特殊性,上市金融机构面临愈加严格的ESG信息披露、ESG治理框架的要求,另一方面,则是发展绿色金融、实现“双碳”目标与ESG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完美契合。
目前,“双碳”目标已成为国家整体战略。作为一场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调整都离不开金融的强力支撑。而推动ESG发展,对促进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绿色转型,扩大金融市场对外开放,实现金融可持续发展,以及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都具有重要意义。
具体来说,在业务方面,金融机构可将绿色金融贯穿到业务发展每一环,支持绿色产业发展,为实体企业的绿色低碳转型提供支撑和动力;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创新,降低绿色项目的融资成本和绿色业务的经营成本,引导社会资金向低碳经济倾斜。在公司治理方面,通过践行ESG的理念,金融机构可以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在开展绿色研究、绿色经营、绿色办公方面实现环境与社会的平衡。
可以说,与ESG理念结合后,金融机构可以进一步提高治理架构、金融业务创新、公益实践、ESG信息披露的水平,更加符合、有助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对于金融机构自身,发展ESG也将提升治理水平、降低风险,还将获得社会效益和长期价值,最终形成壁垒。
02
发报告、做评级、推基金,机构发力ESG各显神通
作为经营风险的行业,金融机构在践行ESG理念、实现碳中和方面走在前列。银行、基金、消费金融公司等主体都在已逐步构建其较为完善的ESG公司架构、治理制度和投资体系。
上市金融机构是发展ESG的排头兵。例如2019年,全球超过130家银行共同发起了《负责任银行原则》,工商银行、兴业银行和华夏银行成为首批签约行。
作为港股上市公司,众安保险一直按照港交所要求,持续披露企业ESG发展情况。在2020年财报中,众安保险同时发布了第四份ESG报告。报告提到,2017 年众安保险就成立了ESG管理委员会并明确委员会的职责,不断改善ESG表现。整体策略包含合规运营及内部监控机制;做有温度的保险;重视人文关怀;共享绿色生态;回馈社会民生等方面。例如,2020年,众安保单数达79亿单,其中电子保单覆盖率为99.8%,较上年节约用纸47吨,相当于少砍伐树木946棵,固碳量17.3吨。
众安保险2020年报中的ESG报告
除了上市银行,双碳目标背景下,公募基金也成为ESG投资发展的主力军,相应的主题基金增长势头尤其显著,吸引投资者转向绿色行业。
秩鼎发布的《2021年9月ESG资管产品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8月31日,ESG主题公募基金存续产品共87只(另有11只待成立)。除未披露规模产品外,ESG主题公募基金产品净值总规模达到2929亿元。同期已成立的泛ESG公募基金达到了889只,由122个基金管理人发行,发行产品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基金管理人是易方达基金。
鉴于目前国内ESG评级、指数的不完善性,不少银行还与机构合作研发本土ESG评级和指数产品,弥补空白。
2015年,工商银行启动“ESG绿色评级与绿色指数”的研究工作。与中证指数有限公司联合研发并发布了“中证180ESG指数”。
2021年7月19日,微众银行揽月智能资管团队与万得资讯合作,在Wind金融终端正式上线首个由银行打造的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和另类数据的微众揽月ESG评级,全面助推ESG信息披露和资产管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据了解,微众揽月ESG评级包含两级指标体系,一级指标为ESG三个维度:环境、社会和治理;二级指标则为具体的41个ESG指标。此次上线Wind金融终端的ESG评级,将展示沪深300历史上总共711家上市公司的ESG评级,包含ESG总体评级、E/S/G分别的评分、41个二级指标的评分,可实现周级更新。
消费金融公司也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今年9月25日,原央行行长周小川曾在发言中指出,对ESG与消费金融作了细致的经济学分析,认为应注重在个人金融方面践行ESG理念。
11 月10日,捷信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捷信”)就正式发布首份《环境、社会及公司治理报告》(以下简称“ESG报告”),围绕负责任的金融服务、经济增长、数字化赋能、包容性金融、可持续社区发展,以及多元化的员工队伍等六个维度来呈现其ESG的计划、举措与成果。
捷信ESG报告
其中,在金融服务方面,作为负责任的消费金融机构,捷信持续关注未被银行等传统金融服务覆盖的地区和人群,下沉至城镇及更偏远的乡村地区,持续为偏远地区用户带去优质产品和服务,真正将金融服务渗透进城镇、乡村等地区的各个角落。ESG报告显示,在2020年,捷信有40% 的客户是首次借款人。
作为金融科技领军企业,陆金所也在ESG领域领跑行业。9月22日晚,陆金所控股发布首份ESG报告,披露其2020年在小微融资、乡村振兴、客户权益保护、公司治理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主要工作成果与探索。而在此前,伦交所旗下知名指数编制公司富时罗素也宣布将陆金所控股纳入两大ESG主题指数。
陆金所ESG报告
报告显示,陆金所控股持续优化治理架构,治理机制进一步规范、稳健、高效。报告期内,陆金所控股累计帮扶小微企业超124万家,普惠金融信贷服务276万人,“三农”相关公益贷款达约1.2亿元;旗下财富管理平台为约290万人提供线上投资者教育,旗下零售信贷业务平安普惠金融消费者素养提升计划“维C 行动”累计举办超300场线下活动,为逾1000万人普及金融知识。
可以看出,通过践行ESG理念,这些机构已经在推动绿色普惠金融,实施低碳发展战略方面做出了表率,不仅在自有生态实现了良性循环,还为行业提供了可靠范例,可谓一举多得。
03
仍面临众多挑战 与ESG共融发展是核心
虽然近两年国内企业ESG发展情绪高涨,金融机构也走在前列,但不可否认的是, ESG生态系统的建设还处在起步阶段,需要面临很多问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陈道富撰文指出,难点有五:第一,最大难点,或者说所有难点的根源,是对ESG理念的认知、重视和资源投入不足,特别是在董事会和组织方面的资源投入不足。第二,ESG的信息披露不充分,数据质量特别是定量化的数据可比性较差。第三,我国对ESG评价的专业整合能力还不能满足市场需要。第四,ESG在投资中实际应用方面的难点。第五,是如何形成良性循环,这也是中国发展ESG投资的症结。
实际上,新经济观察团也发现,就报告而言,因 A股公司ESG信息披露并非强制,导致企业披露水平层次不齐,不少机构的披露力度不足,并不能满足评级要求。不少机构发展ESG的目标在于追风口,缺乏长期价值追求,实际业务、公司治理程度并未达到相应水平,很难保证可持续发展。
相应的,陈道富也指出,未来中国发展ESG有五大重点。其中,他强调ESG投资是关注可持续发展,关注企业、社会以及整个人类的可持续,但它也要保证自身的可持续。这意味着ESG指标要融入到企业,与企业的自身成长、与社会的观念转变共融。在推动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只有将ESG投资融入到经济、社会和自然的循环中,才使得ESG理念和投资自身也具有可持续性,形成良性循环。
当下,实现ESG已经是大势所趋,对所有企业而言都是“必答题”。而如何做到可持续、形成良性循环,也将是机构考虑的核心之一。不过,上述金融机构的实践也表明,借着“双碳”东风,发力ESG是一条多赢之道路。
*声明:新经济观察团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构成任何建议。
","content_hash":"3205e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