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这两年,福建普惠金融研究院团队受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的委托,开展了全省县域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评价。你们认为宁德、龙岩两个地区的普惠金融改革取得了哪些成效?
郑海荣:根据我们的初步评价结果,宁德、龙岩普惠金融改革取得了较大成绩,普惠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都有所提高,具体表现在:一是金融服务可得性持续改善,基本实现了基础金融服务全覆盖、商业银行网点乡镇全覆盖,首次贷款的小微企业户数和首次贷款的小微企业的贷款金额增长较快;二是金融服务使用程度稳步加深,电子支付逐渐普及,电子交易替代率、电子银行人均开通量、电子银行平均交易笔数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保险密度有所上升,农业保险保障水平略有上升;三是金融服务质量明显改善,消费者金融知识、金融行为的得分逐年增长,金融素养稳步提高,消费者权益保障力度不断增强,贷款利率持续下降,农户信用贷款和农户中长期贷款占比增长明显,信贷质量有所改善,金融消费者对金融服务和产品的满意度较高。
记者:成绩之外,还存在什么问题?
郑海荣:一是政府作用明显,但是市场机制培育不足,金融机构对政府产生依赖,不利于普惠金融持续有效发展;二是普惠金融供给比较充分,但是多样化、差异化的金融需求没有得到充分满足的现象在有些县域仍然比较突出;三是农村产权改革服务配套不完善,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发育滞后,制约了金融机构提供金融服务的积极性;四是由于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以及“数字鸿沟”的存在,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程度有待提升;五是普惠金融发展的区域不平衡较为明显。
记者:推进普惠金融改革向纵深发展,加快形成广渠道、多层次、全覆盖、可持续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您有何建议?
郑海荣: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需要在“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原则下,多方发力。
政府应定位于市场规则的制定者、市场秩序的守护者、市场异动的干预者,致力于完善普惠金融政策体系,创造和维护一个可持续、良性的普惠金融发展环境。一是加强信用体系建设,试点个人信用修复工作,完善信用信息平台建设,做实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培育和评定工作,优化普惠金融生态环境;二是完善普惠金融发展指标体系和建立普惠金融发展监测制度;三是积极发挥“财政+金融”作用,大力发展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成立福建省普惠金融发展风险补偿基金,完善普惠金融风险分担机制;四是进一步加快数字乡村建设;五是通过培训、座谈、考核等方式,将试验区总结的可复制经验在全省推广;六是加快农村产权市场改革,盘活农村生产要素,条件成熟时可以考虑成立全省性农村产权交易平台。
同时,要进一步培育多元化、差异化的普惠金融供给主体。一是鼓励以普惠金融为发展定位的中小金融机构和新型金融组织的发展;二是金融机构应该坚守“负责任金融”的理念,创新推出真正适合弱势群体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提高普惠金融服务的精准性;三是金融机构应该实行差异化服务模式,大中型金融机构可以采取线上服务模式,农信系统近期应该采取“线上+线下”的服务模式,村镇银行、小贷公司等农村小型金融机构则宜采用线下服务模式;四是从长期来看,金融机构尤其是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要加快数字化转型,充分利用区块链、大数据等数字技术的优势,推进数字和金融的有机、深度融合,大力发展农村数字普惠金融;五是进一步发挥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作用,满足保险、理财等非信贷需求。
此外,监管机构要进一步落实差异化监管政策,完善监管激励约束机制,加强对金融机构开展普惠金融业务的评估和考核,会同地方政府加强普惠金融风险的监管。
(本报记者 王永珍)
","content_hash":"a122ac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