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17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在北京召开,重点研究了扎实促进共同富裕问题。推进共同富裕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持续夯实民生之基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此次会议为中国未来十年的发展提供了底层政策逻辑,关乎民生福祉、国家长治久安,也将对高净值客户的家族财富管理乃至整个金融机构产生深刻影响。
一、关于促进共同富裕问题的政策解读
(一)中央层面对于共同富裕的基本定调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指出,改革开放后,我们党深刻总结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认识到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打破传统体制束缚,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推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采取有力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促进共同富裕创造了良好条件。
我国的财富分配随着国家社会的发展也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建国以后到1978年以前的“大锅饭式”的平均主义,1978年改革开放到2020年的“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再到当前的“全面建成小康生活”目标下的共同富裕,是为人民谋幸福的着力点。
(二)实现共同富裕的路线图
会议提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并提高精准性,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合理调节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分配结构,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目标扎实迈进。
在“三次分配”路径下实现共同富裕,一是要发挥市场的作用,按照生产要素进行分配,这是效率问题;二是要发挥政府的作用,完善二次分配,加强收入调节力度,这是公平问题;三是要发挥个人的作用,推动慈善捐赠,这是涉及公平与效率再平衡的问题。
(三)实现共同富裕的发力点:给更多的人创造公平的发展机会
会议指出,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要分阶段促进共同富裕。要鼓励勤劳创新致富,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人民受教育程度、增强发展能力创造更加普惠公平的条件,畅通向上流动通道,给更多人创造致富机会,形成人人参与的发展环境。
近年来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收入水平有了大幅提升,收入分配也有了明显改善,但是财富积累的差异较为明显,贫富差距逐步拉大,直接导致的现实问题就是社会阶层固化,上升通道关闭,富人拥有更多特权,垄断行业利用资本无序扩张,而中产阶层产生焦虑,年轻人选择“躺平”,内卷教育催生“鸡娃”,社会不公让普通人的幸福感降低,所以目前更多聚焦的是富裕的平等性和机会的公平性,所有严损公平正义的事情都必须得到及时纠正。
(四)彻底解决民生领域“新三座大山”问题,做好托底保障
共同富裕,是有步骤、分阶段的共同富裕,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国家在其中的关键作用,一个在于提升,为人民群众实现共同富裕创造公平的发展条件,另一个就是托底,要做好民生保障,做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坚强后盾,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保障建设。会议指出,要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普惠性人力资本投入,完善养老和医疗保障体系、兜底救助体系、住房供应和保障体系。
教育、医疗和住房是影响共同富裕的“新三座大山”,这背后其实都有资本兴风作浪的影子。可以说资本的越界渗透,是共同富裕的大敌。只有彻底解决民生问题、改善民生福祉,才可以减轻人民群众经济负担,解决人民群众后顾之忧,缓解人民群众社会焦虑,扳倒“新三座大山”,让社会分配更加公平合理,让托底保障政策精准发力,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二、促进共同富裕对高净值客户的潜在影响
(一)高净值客户的收入将更加透明化
未来将要加强对高收入的规范和调节,依法保护合法收入,合理调节过高收入。要清理、规范不合理收入,整顿收入分配秩序,坚决取缔非法收入。因此,不同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将缩小,不同生产要素之间的收入差距将平衡,高净值客户的收入将得到规范和调节。
所谓不合理收入,主要指垄断行业获得的高收入、资本驱动取得的高收入等收入与付出极不匹配的收入,或涉及到企业高管、资本投机者、演艺明星等高净值客户;非法收入则是指在法律规定条件下的不合法收入,如偷漏税收入、权力寻租收入、贪污腐败收入、非法集资收入等。
过去的一段时间,很多民营企业家在发家过程中存在“原罪”,有些企业主在公转私方面存在通过名义借款、往来款等方式逃避缴税,还有一些人通过资本投机发家致富,这些不合法的做法今后将会面临严厉处罚,可以预见,未来对于高净值客户的收入来源审核及完税核查工作将会更加严格,高净值客户的财富将置于阳光之下。
(二)高净值客户将成为税务重点监察对象
一国税收是国家实施宏观调控、调节收入分配的重要工具,“十四五”时期我国要建立健全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社会公平、市场统一的税收制度体系,优化税制结构,同时提高税收征管效能,健全直接税体系,逐步提高直接税比重。在促进共同富裕的大背景下,税收政策必然也会有的放矢、精准发力,高净值客户也必然成为税务部门重点的监察对象。
近日,国家税务总局稽查局表示,针对个别隐瞒高收入未如实申报纳税的人员,税务稽查部门正在进行立案检查。税收作为二次分配调节收入的主要手段,在促进共同富裕的时代背景下将进一步得到完善,特别是针对个人的所得税。新税时代的家族财富管理必然伴随着税务改革深入化、税务征管严格化和税务稽查方向个人化三大趋势。金税四期上线,伴随着自然人纳税识别号的建立、新个人所得税中首次引入反避税条款以及CRS税务信息相互交换,高净值客户的国内外财富、收支将会更加透明化,税收调节财富、收入的作用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以期更好地实现促进共同富裕的目标。预计国家将从财产和收入两个方面入手,完善税收政策,发挥税收的收入再分配作用,为三次分配奠定基础。财产征税方面,房产税、遗产税(赠与税)、资本利得税日益临近;收入征税方面,预计个人所得税再度面临调整、完善。
(三)高净值客户创富路径发生变化,要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有分析指出,造成贫富差距的原因在于产业变迁、资产价格过快上涨和技术进步,贫富差距的问题就是资本逻辑的问题。如果不把资本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让它从经济领域扩展到民生领域、社会领域和政治领域,就会动摇共同富裕的根基,撼动国计民生的根本,造成整个社会的不公平、不和谐。
从平台经济反垄断到“双减”政策下的教育行业规范整顿,再到娱乐圈打击“饭圈”文化的清朗行动,无不在透露出一个重要信号,即过往依靠资本快速发展的一系列行业面临洗牌与重塑,而背后更深层次的逻辑就是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缩小因为行业带来的贫富差距,强化行业发展的协调性,减轻普通民众的经济负担,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资本在法律的框架内发挥作用、服务实体,促进实现共同富裕。
对于高净值客户而言,旧周期的结束意味着原来的做法、经验不能再次简单复制,新的时代有新的红利,高净值客户创造财富的路径将发生深刻变化,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重要的是要有敬畏之心,不打擦边球,杜绝灰色收入,抵制非法收入。面对新的时代背景,高净值客户要始终坚持底线思维,不触碰制度的红线,很多行业正在经历洗牌和重塑,因此高净值客户要选择对的行业,做正确的事情,还要做好风险保障和财富隔离,对持有的财富进行认真梳理与规划,重新审视、调整和完善家族企业治理和家族财富治理架构。
(四)高净值客户的投资思路面临深刻调整
会议提及到了住房供应和保障体系,主要指的是加强保障房供应(保障性租赁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房等),其目的是解决住房问题,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努力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因此房住不炒的政策将会继续。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房住不炒”,此后,有关部门陆续出台了限购限售、二手房指导价、限制资金流入房地产等相关配套政策。长期以来,国内的高净值客户偏向于不动产投资,并且因为搭上了房地产黄金十年的快车而实现了财富的快速增长,然而,随着国家政策和宏观环境的变化,中国房地产市场高速发展带来的财富效应将消失殆尽,高净值客户资产类别将从传统的不动产向更加多元的资产类别和综合服务需求转变,权益类资产或将成为居民财富新的蓄水池,高净值客户的投资思路亟待转变。当前,中国的财富分配已经进入了新的时代,高净值客户家族财富也正在加速驶入下一个配置拐点。
(五)家族财富管理的常用工具将面临重大变化
今后在各生产要素决定收入回报分配中,或将提升劳动要素的贡献回报率,调整资本要素的贡献回报率,平衡好各生产要素之间的回报率,因此利用各类投资理财工具所产生的资本利得将受到严格监管,纳入税收征管范围中来。
对于高净值客户经常使用的大额保单、家族信托等财富传承类工具,未来对于客户的资金来源合法性审核将会更加严格,传承类工具的税务筹划空间将变小,家族信托或许将有明确的期限限制,信托财产投资收益涉税问题将得到明确,家族办公室也将采取持牌运营模式,对于家族财富管理的从业者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三、金融机构在促进共同富裕中的责任与担当
(一)发挥金融支持实体作用,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当前,中国社会正全面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将促进共同富裕作为“为人民谋幸福”的着力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做大分好共同富裕的“蛋糕”。实现共同富裕,首先要做好、做大“蛋糕”,然后才是如何分好“蛋糕”,所以说“富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前提和基础,没有经济的强大,就没有共同富裕的实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促进实现共同富裕的题中之义。到2025年我国经济总量要达到现行的高收入国家标准,到2035年要实现经济总量或人均收入翻一番,因此金融机构在促进共同富裕的政策背景下聚焦发展生产力,加大对战略性新兴行业和民生保障行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助力实现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作为金融机构,应该继续深化金融改革,加强支持实体经济,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拓宽企业融资渠道,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促进企业扩大再生产,引导资金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流动,进而缩小地区间的发展差距,为实现共同富裕奠定基础。在金融创新方面,金融机构应该聚焦普惠金融、绿色金融、养老金融、“三农”金融和数字金融,更加关注低收入群体和中等收入群体的服务需求,通过金融服务让更多的受众群体可以享受到经济社会的发展成果,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二)发挥金融机构在财富管理方面的优势,增加居民的财产性收入
会议指出,要着力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抓住重点、精准施策,推动更多低收入人群迈入中等收入行列。提高居民收入主要从劳动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两个方面入手:
预计今后国家将进一步优化和完善生产要素分配机制,在初次分配中更加重视劳动要素分配,提高劳动要素收入回报,完善劳动参与分配的机制,坚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让不同种类、不同强度的劳动获得不同的劳动报酬,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巩固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同时,国家也将会在二次分配中对贫困地区、农村地区、偏远地区低收入群体的转移支付力度,探索建立稳定脱贫的长效机制,实现乡村振兴,让低收入群体迈入中等收入行列,进而促进实现共同富裕。
对于增加居民的财产性收入,金融机构可以大有作为,发达国家经验表明,人均GDP突破2000美元以后财产性收入将会成为居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美国的居民财产性收入在2018年占比就超过了40%,而我国居民的财产性收入目前占比还较低。金融机构应该加强金融服务下沉工作,提高金融服务辐射广度,利用线上线下两个渠道、发挥数字金融和普惠金融效能,为中低收入群体带去更加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树立居民投资理财的良好意识,同时还应该加强市场调研、产品创新,为中低收入群体提供更加丰富、不同风险等级的投资理财产品和服务,实现从产品销售到财富管理再到投资顾问的转变,发挥金融机构在财富管理方面的显著优势,成为居民增加财产性收入的主要渠道。
(三)金融机构应加强对受益行业的投研能力,增加产品创新输出
促进共同富裕必将带来居民收入的增长和消费能力的提升,轻工、纺织服装、日化用品、食品饮料等必选消费品行业将会迎来迭代升级,家电、汽车、休闲、传媒等可选消费品行业将会蓬勃发展,同时,会议强调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双富裕,因此精神文化消费可能崛起。根据日本消费问题专家三浦展在《第四消费时代》中的表述,随着中产阶级的扩大,日本于上世纪 70 年代进入第三消费时代,这个时代的典型特征之一就是从物质消费转向精神消费,文化、娱乐、旅游、体育等类别的消费开始快速增长。因此,金融机构应该捕捉到促进共同富裕时代背景下的行业机会,加强对相关领域的投研能力建设,顺应时代潮流,捕捉时代机遇,做好产品创新输出,推出相关主题的基金、理财产品,更好地满足居民的投资理财需求。
(四)关注弱势群体,推出更有温度的弱势群体专属服务
随着促进共同富裕政策的不断落实,国家有可能会对劳动者的最低工资标准、劳动者权益保障等方面出台一系列新的举措,特别是广大农民、农民工及城市工薪阶层等一线劳动者将受益。从金字塔型的分配结构向橄榄形分配结构的转变,概况起来就是通过“提低、扩中、调高、打非”分步骤地实现共同富裕,金融机构同样也可以在帮助中低收入等弱势群体上推出专属的金融服务,探索农民工工资保护信托、失能人士关爱信托、老年人养老信托等保障型信托,实现金融服务的精准性。
(五)在家族财富管理中彰显向善向上向美,促进共同富裕
促进共同富裕,不仅要发挥政府的主体作用,也要发挥个人的主体作用,即要鼓励更多的高收入群体通过慈善捐赠回馈社会。目前国内很多高净值客户,特别是一些企业家都已经逐步积极投身公益,但这相对于我国经济总量来说还相差甚远。据统计,2019年中国内地接收款物捐赠,仅为GDP的0.15%;而在美国,这一数值约占到美国当年GDP的2.1%。在第三次分配中,主要是积极引导和鼓励高收入群体、企业家群体通过慈善、捐赠等自愿方式调节社会收入分配,积极回报社会,践行社会责任,而国家也将会提高慈善捐赠的激励和税收减免政策,实现正向循环,鼓励更多的高收入人群自愿投身慈善公益事业。高净值客户所传承的,不应该仅仅是物质财富,还应该包括历久弥坚的责任担当、家族精神和家国情怀。纵览古今中外,高净值客户、超高净值客户作为财富的拥有者,应该有更多的社会责任与时代担当,财富回流社会、慈善回馈社会才是家族财富管理的价值归宿与终极意义,而在这一过程中,慈善基金会、慈善信托作为促进共同富裕的新型慈善工具,不可小觑,大有可为,可以更好地体现高净值客户的慈善捐赠意愿和初衷,成为未来家族慈善的一个发展新趋势,金融机构也应该把握住慈善金融的发展契机,为促进共同富裕贡献自身力量。
作者介绍:王洋,任职于北京银行财富管理与私人银行部,长期从事家族财富管理工作,曾荣获国际财富管理标准发展委员会2016年全球华人创新创业大赛财富价值赛道十佳选手、2019年中国私人银行精英赛金奖、2019年亚太财富论坛金臻奖优秀投资顾问和沃晟学院2019年最佳财富管理师等荣誉,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
本文源自金融界网
","content_hash":"343f5c9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