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经济日报客户端
10月14日至15日,由亚太金融论坛(APFF)、中国国际商会、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中国财政学会共同主办的“2021年亚太金融论坛”在北京举行,本届论坛以“共建创新包容的金融市场”为主题。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财政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尚希在会上表示,数字经济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数字金融的发展将成为亚太金融市场的重要创新。
刘尚希认为,人类社会的财富创造,经历农业革命、工业革命到当前的数字革命,再次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面对新经济的新逻辑,关于货币、债务、通胀和杠杆率的分析判断,需要转换思路,即从传统需求管理逻辑中的供求平衡,转向了公共风险的权衡。
“在金融化、数字化的趋势下,经济不断突破物理世界的规则,变得越来越虚拟化。农业、工业、服务业等传统行业,逐渐沉淀为发展基础,而未来的发展潜力聚集在虚拟化的新经济领域之中。”刘尚希表示,如同工业社会以农业为基础,数字社会将以实体性的工业为基础。未来价值链的高端是虚拟制造和虚拟服务,包括虚拟性的智能设计、智能检测、智能营销和服务,人、机、物互联形成的虚拟空间将成为价值高地和增长潜力。
因此,刘尚希认为,创新包容是做好风险权衡的基本手段。数字经济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而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数字金融的发展将成为亚太金融市场的重要创新。随着科技的发展,金融机构更为主动地运用科技赋能业务,在丰富金融产品和工具、提升金融服务效率和包容性、持续推进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助力脱贫等方面都取得了诸多的进展。接下来要加强数字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新技术传播和运用,努力构建开放、公平、非歧视的数字金融服务环境。当然,应对气候变化,推动亚太地区有序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推动绿色发展也成为金融创新重要内容。中国的绿色金融发展处于亚太区域的前列,与碳排放权市场建设相关的金融创新,与欠发达地区新能源开发相关的金融支持正在不断提升和完善之中。
此外,刘尚希还表示,传统理论应该与时俱进,政策实践应该提升维度。在新经济快速发展的趋势下,市场对宏观政策的风险预期在迅速转变,传统理论与政策应该与时俱进,加快创新步伐,“从全局整体未来出发,我们应当改变观察视角、扩展视界,基于新经济的新逻辑去研究新阶段的宏观经济走势及宏观政策。”(经济日报记者 李华林)
","content_hash":"f6c90e9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