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金融公司作为专营消费信贷的金融机构,在促进消费、扩大内需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但2020年以来,受疫情冲击、消费下滑和监管趋严等因素影响,我国消费金融公司发展不确定性增多,部分机构面临生存挑战。为增强发展稳健性、可持续性以及风险抵御能力,消费金融公司亟需进一步增强资本实力。由于国内消费金融公司暂未公开上市(IPO),也不满足发行优先股的条件,目前只能通过增资扩股的方式补充资本,资本补充渠道单一。因此,探索丰富资本补充渠道和工具,对消费金融公司而言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
截至2021年9月,全国已获开业批复的消费金融公司共30家。整体来看,消费金融公司差异化显著。从股东背景看,30家消费金融公司控股股东主要分为两类:一是商业银行,如招联金融(招商银行)、兴业消金(兴业银行);二是互联网企业,例如蚂蚁消金、小米消金等。从市场集中度上看,消费金融公司“马太效应”显著。截至2020年末,消费金融公司资产总额首次突破5000亿元,达5246.49亿元,贷款余额达4927.8亿元。其中排名前六位的公司资产总额和贷款余额均超过300亿元,占比分别为65.31%、65.87%(详见表1)。
2020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23个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意见》,要求全面营造放心消费环境等方面加快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进一步改善消费环境,发挥消费基础性作用,助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
金融管理部门总体上支持发展消费金融,通过多方面措施规范消费金融业务,促进消费金融公司健康发展。2020年10月,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促进消费金融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从监管政策、融资渠道、资本补充等方面对消费金融公司予以支持,促进消费金融公司打造核心竞争力,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2021年1月,为对消费金融公司实现有效监管,中国银保监会发布《消费金融公司监管评级办法(试行)》,强调实施差异化监管。整体而言,国内消费金融公司股东背景差异化较大,市场集中度日益提升。在线上化转型的发展方向和差异化监管的政策环境下,公司治理健全、风控机制完善的消费金融公司将获得更有利的发展机会。
2020年,消费金融公司资本充足水平良好,资本充足率从年初的13.36%提升至年末的17.17%,上升3.81个百分点,整体上较为稳定。但消费金融公司作为发放消费贷款的金融机构,业务模式和结构单一,无法进行轻资本运营,资本天然消耗较快。除了内源性的利润转增资本外,股东增资是当前消费金融公司补充资本资本的唯一途径。但在让利实体经济和大众客户的情况下,利润增长放缓,内源性补充资本空间较小;而受限于老股东增资较慢、引入新股东较难等因素,股东增资难度加大。2020年消费金融公司累计发生股东增资3次,增资金额11.4亿元,显著低于2019年的9次、55.62亿元。
《通知》明确支持消费金融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发行二级资本债,拓宽资本补充渠道。就当下而言,发行二级资本债是消费金融公司增强资本实力和抵御风险能力的重要途径。从长远考虑,应进一步拓宽消费金融公司资本补充方式,包括支持公开上市及发行永续债、优先股等。
","content_hash":"d718a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