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网 原创稿
人民网北京9月24日电 (记者李彤)“以前不觉得这是个问题,字典里都有这个字,但现在银行业务都网上办理了,生僻字就很受影响。”姓名中包含“騳”字的张女士如是说。
在过去,用户办理银行业务时多采用人工书写汉字的方式,但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生僻字在信息系统中无法输入、存储、处理的现象,导致生僻字与数字化转型显得格格不入。
人民银行科技司司长李伟发言。会议方供图
在近日召开的金融业生僻字治理工作成果发布会上,全国金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人民银行科技司司长李伟表示,开展生僻字治理是金融业为群众办实事的重要举措,是践行金融标准为民利企理念的应有之义。
“人民银行扎实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组织编制了《金融服务 生僻字处理指南》和《银行营业网点生僻字客户服务指南》,为金融机构完善生僻字群众金融服务提供指引;开展优化试点,组织北京、山东、浙江、广东、湖南等地商业银行开展生僻字客户服务提升行动;强化生态共建,推动金融业生僻字开源项目建设,激发了金融领域科技创新的活力。”李伟说。
李伟表示,金融业要以生僻字治理工作为契机,聚焦解决“数字鸿沟”,推动优化面向老年人、残障人士等客群的个性化金融服务,全面增强金融服务可得性与满意度。
“生僻字烦恼尽管只是极少数人才会遭遇的问题,但却是一项切切实实的民生工程。”中信银行行长方合英表示,下一步中信银行将会同北京金融科技产业联盟推进全套生僻字解决方案、工具和软件的开源,推广生僻字产品标准化,助力生僻字在银行业信息系统畅行无碍,让用户在获得优质金融服务的道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会议上还发布了金融业生僻字信息平台、《银行营业网点生僻字客户服务指南》。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邮政储蓄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北京金融科技产业联盟,代表金融业生僻字数字治理工作参与单位宣读了《推进金融业生僻字问题解决倡议书》。
","content_hash":"6110fe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