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在刚刚结束的今年全国“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16次提及“金融”,比去年多了1次,提及“银行”2次。此外,“两高”报告在部署2022年工作安排时,也专门提出将依法严打金融证券领域犯罪。
政府工作报告对金融工作做出了哪些部署?金融监管重点又将指向哪些方面?记者梳理了今年两会的四大金融热点。
推动降低实际贷款利率
在货币信贷方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过去一年,有效实施了稳健的货币政策,两次全面降准,推动降低贷款利率。同时,加大了对受疫情影响严重行业企业信贷投放,继续执行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和信用贷款支持政策,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增幅超过40%,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此外,国家助学贷款每人每年最高额度增加4000元,惠及500多万在校生。
今年,将推动金融机构降低实际贷款利率、减少收费,让广大市场主体切身感受到融资便利度提升、综合融资成本实实在在下降。
同时,将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有效支持。用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优化监管考核,推动普惠小微贷款明显增长、信用贷款和首贷户比重继续提升。引导金融机构准确把握信贷政策,继续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行业企业给予融资支持,避免出现行业性限贷、抽贷、断贷。
做好金融领域风险处置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永恒的主题。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继续按照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的基本方针,做好经济金融领域风险处置工作。
在推进财税金融体制改革部分,政府工作报告特别提出,深化中小银行股权结构和公司治理改革,加快不良资产处置。
“两高”同样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打击金融领域犯罪作为2022年的重点工作之一。其中,最高法工作报告指出,将依法打击金融证券、逃税等犯罪,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最高检工作报告指出,要从严惩治非法集资、洗钱等金融犯罪,切实维护金融安全。加强反垄断、反暴利、反不正当竞争法,支持和引导资本规范健康发展。
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
在推进资本市场重点改革方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完善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机制,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促进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今年是我国资本市场试点注册制的第4个年头。2019年,科创板试点注册制落地;2020年,创业板存量市场引入注册制;2021年,北京证券交易所设立,同时试点注册制。三年来,注册制改革不仅在实践中经受住了检验,还为市场带来了一系列可喜变化——发行上市条件的包容性明显增强,对实体经济特别是科技创新企业的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多层次市场的板块架构和功能更加完善。
据统计,2021年,我国A股直接融资保持强劲势头,IPO数量和募资金额双双刷新历史纪录。其中,注册制试点下的上市公司数量及融资金额均占同期A股市场50%以上。
支持购房者合理住房需求
房地产问题历来是两会的热点话题。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继续保障好群众住房需求。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坚持租购并举,加快发展长租房市场,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据了解,近期多地下调了首套房贷款利率。此外,人民银行、银保监会于春节后发布了《关于保障性租赁住房有关贷款不纳入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的通知》,明确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有关贷款不纳入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按照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原则,加大对保障性租赁住房发展的支持力度。3月4日,银保监会、人民银行发布的《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提出,鼓励优化住房金融服务和满足新市民安居需求。
(燕都融媒体记者 张静涛)
","content_hash":"82012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