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陈惟杉
冲突正在两个维度同步进行。一个位于乌克兰,在物理空间展开;另一个是欧美等国对俄罗斯发起的制裁,不见硝烟,但深刻地影响着第一个军事冲突空间。反之,制裁究竟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世界经济,又取决于第一个军事冲突的进程。
没有投入第一个军事冲突的美欧等国正在利用制裁与俄罗斯角力。2月24日,俄罗斯发起“特别军事行动”后,欧美等国的制裁不断加码,尽管“2011年以来,美国对俄罗斯实施的制裁已经超过100多次”,但是显然这一轮制裁与之前不可同日而语,甚至连瑞士都跟进了欧盟的制裁措施,并冻结普京等个人的资产。俄罗斯则不断抛出几近极端的措施以削弱制裁的影响,并且手握油气资源这张“底牌”。
当地时间3月8日,美国总统拜登正式签署了禁止美国从俄罗斯进口能源的行政令,包括禁止进口俄罗斯原油和某些石油产品、液化天然气和煤炭;禁止美国对俄罗斯能源部门的新投资;禁止美国人资助或支持在俄罗斯投资能源公司等。这被视为美国制裁力度的又一次升级。
制裁终究是一把双刃剑,而各方仍在权衡短期与长期、利与弊,这让制裁充斥着不确定性,双方都希望对方率先倒下。但是可以确定的是,俄罗斯的“特别军事行动”,以及尾随而至的欧美等国制裁再次为经济复苏投下阴影。
金融制裁与反制裁
“对俄罗斯的制裁仍充满不确定性。2月26日,美国、英国、加拿大、法国、德国、意大利和欧盟委员会宣布制裁,将部分俄罗斯银行踢出SWIFT国际结算系统。此后,欧盟针对7家俄罗斯银行实施SWIFT制裁,并给出十天宽限期,这样一条清晰的制裁措施仍不是立即执行。”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谭雅玲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所谓不确定性更多指SWIFT制裁打击的范围,在欧盟3月2日开列的银行名单中,未包括俄罗斯资产规模最大的俄罗斯联邦储备银行和俄罗斯天然气工业银行。有欧盟官员表示,确定名单时依据银行与政府的关联情况,以及在此次战争中的角色,并不针对整个俄罗斯银行系统。
谭雅玲认为,SWIFT制裁并非单向对俄罗斯产生负面影响,而会反作用于欧美,甚至世界。SWIFT系统内,俄罗斯银行的交易规模排位第二,其中又有80%的交易通过美元进行,鉴于俄罗斯在油气等大宗商品贸易中的地位,将部分俄罗斯银行踢出SWIFT系统,也会损伤美元流动性。“SWIFT制裁更多用于威慑,希望以此防止局势恶化”。
SWIFT制裁吸引了更多目光,但其实同一天,对俄罗斯央行的制裁被认为更为关键。
2月24日,在普京下令展开“特别军事行动”后,卢布兑美元自2016年以来首次突破84卢布,俄罗斯央行宣布利用外储干预,第二天便有所回调。
2月25日,俄罗斯圣彼得堡,人们排队从俄罗斯联邦储蓄银行的ATM机中取钱。图/人民视觉
“卢布在经历下跌后反弹,即使受战争因素影响,2月24日和25日也一度稳定在1美元兑80多卢布,而战前基本在75卢布左右波动,因此开战伊始卢布的波动并不剧烈”。谭雅玲认为,俄罗斯干预汇率的手段基本得当,其中一个重要因素便是位居世界第五的外储规模,保证其尚有实力应对战争与制裁的冲击。
过去数年,俄罗斯一直在构筑针对制裁的防御措施,主要通过能源贸易积累其超过6300亿美元的外储,用以支撑卢布。应对制裁对于卢布冲击,关键在于俄罗斯是否有能力将卢布兑换为币值更为稳定的货币,如美元、欧元等,外储便用来背书这种能力,稳定卢布持有者的信心。
为了打击俄罗斯央行利用外储削减制裁的能力,2月26日,美国等宣布针对俄罗斯央行的制裁,核心便是限制其使用外储的能力。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称,制裁将使俄罗斯央行的资产陷入瘫痪的境地,冻结其交易,使其无法清算资产。
在战争爆发前,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研究员伯恩斯坦曾撰文解释称,在俄罗斯超过63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中,只有价值120亿美元的资产以美元和欧元现金的形式存放于央行金库,另有价值1390亿美元的黄金,但短期内难以全部变现。而有大约4030亿美元,也就是外汇储备的三分之二,是以美元、欧元等货币计价的证券和存款,如果对俄罗斯央行实施制裁,这部分资产可能无法使用,进而会带来外汇挤兑、银行挤兑和供应链挤兑。
就在制裁宣布后,俄罗斯民众周末在ATM机前排起长队,足见恐慌情绪。2月28日,即制裁宣布后的首个交易日,卢布兑美元的汇率一度暴跌至110卢布兑1美元的历史低点,跌幅超过30%,1卢布仅可兑换1美分。
“为了维护金融和物价稳定、保护公民储蓄免受货币贬值影响”,俄罗斯央行将基准利率从9.5%大幅上调至20%。上一次俄罗斯央行大幅上调基准利率还是在2014年年底,从10.5%提升至17%,当时俄罗斯因克里米亚问题面对欧美制裁,卢布兑美元汇率一度下跌70%以上。
尽管已经将基准利率提升至20%,但在制裁后,卢布兑美元已经加速下跌至超过130卢布兑1美元,不断创下历史新低,这意味着卢布的购买力急剧下降。
过往,卢布走势的起伏都是源于国际石油价格的起落,如在2014年到2016年这一周期,国际油价从每桶100多美元下跌至20美元左右,卢布兑美元也从30多卢布贬值至85卢布左右。
但如今国际油价正处于急速上升的通道中,谭雅玲认为,考虑到俄罗斯油气资源占据的优势,石油输出国组织由最初的OPEC变为OPEC+便足以表明俄罗斯在世界能源市场的地位,加之其在国际大宗商品交易中的地位,“不能将俄罗斯视为一个一般性国家来讨论,卢布未来的情况可能并非像市场评估的那么悲观”。
重塑国际油气市场
油气资源被认为是俄罗斯的“底牌”。冲突发生后,欧美针对能源贸易的制裁始终克制,直至3月8日。
当天,拜登宣布美国禁止进口俄罗斯石油、天然气等能源。2021年,美国平均每月从俄罗斯进口超过2040万桶原油和成品油,约占美国液体燃料进口量的8%。
俄罗斯随即做出回应,根据晚间发布的一项法令,普京正在禁止某些商品和原材料出口,被禁商品将由俄罗斯内阁决定,普京给出两天时间让他们决定受禁令约束的国家名单。
“对俄能源禁运标志着美国等国制裁力度的重大升级。”长期研究经济制裁的中央财经大学国防经济与管理研究院副教授刘建伟告诉《中国新闻周刊》,页岩气革命之后,美国其实已经成为重要的能源出口国。而俄罗斯油气的主要买家是欧盟、中国。如果制裁停留在现阶段,而非升级为次级制裁,即迫使其他国家减少或停止进口俄油气,那么实质影响可控。
刘建伟预计,欧盟层面短期不会跟进禁运,个别欧洲国家、能源公司则有跟进可能。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郭海涛也认为,美国禁运的象征性意义更大,未来决定市场恐慌情绪会否进一步坐实的关键是欧洲国家的态度。
受禁运影响,3月8日,布伦特原油期货收于每桶 127.98 美元,上涨3.9%,而美国原油期货收于每桶123.70美元,上涨3.6%。
此前,布伦特原油价格已经数次突破几个关口。就在普京于2月24日宣布开启“特别军事行动”后,布伦特原油价格飙升至超过105美元/桶,3月3日,更是暴涨至接近120美元/桶。
“此前出于对制裁的担心,国际买家暂时避开俄罗斯原油,加剧供应紧张,反而出现俄罗斯原油找不到买家,或是折价出售的情况。”郭海涛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因此,一面是不断攀升的布伦特原油现货价格,另一面则是俄罗斯乌拉尔原油贴水幅度扩大。
当然,这也从侧面印证了俄罗斯在国际油气市场中的地位。2021年俄罗斯2.3亿吨的石油出口量仅次于沙特,2035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出口量位居世界第一。
3月7日,黎巴嫩贝鲁特,当地油价高涨,司机们在一处加油站排队加油。图/视觉中国
相比美国,欧洲国家制裁能源贸易的态度相对谨慎。就在美国宣布对俄能源全面禁运前,英国表示将在2022年年底前逐步停止进口俄罗斯石油和石油产品。“欧盟并未将全部俄罗斯银行踢出SWIFT系统,油气贸易的支付仍能进行,因此石油天然气供给并未发生中断,理论上俄罗斯与欧洲国家的油气贸易尚未受到重大影响。”郭海涛说。
他认为,油气价格大幅上涨,更多源于市场对于未来断供的担忧。“目前战争带来的风险并未充分释放,伊拉克战争爆发前,油价一路上涨,反而在战争爆发后趋于平缓,但是如今各方仍难预料俄乌冲突收场的时点和方式,因此油价仍有继续冲顶的可能”。
OPEC+曾在去年定下目标,自2021年8月逐月把日产量提高40万桶。在3月2日召开的OPEC+会议上,维持了这一增产规模,原因是目前的高油价主要缘于地缘政治,而非有真正的基本面支撑。
油价已经逼近2008年7月时的历史高点,当时,布伦特原油的价格为147.5美元/桶,从欧洲国家制裁能源贸易相对谨慎的态度不难看出,其对俄罗斯能源,特别是天然气的依赖度更高。
“气价相比于油价可能更加难以在短期内平复,对于欧洲市场,天然气价格波动影响更大,因为石油消费占比已经下降,而且石油运输方式相对灵活,可以通过海运、管道等方式。”郭海涛表示,疫情之后,特别是2021年,欧洲天然气供应始终出于紧张状态,在碳中和的需求下,对化石能源的需求向天然气集中,造成了天然气市场供应紧张,如今叠加俄乌冲突影响,给本已紧平衡的市场再次投下阴影。
2月24日,欧洲天然气基准价格荷兰TTF近月天然气期货价格暴增51%,从前一天的88.891欧元/兆瓦时涨至134.316欧元/兆瓦时。
牛津能源研究所在2月1日发布的天然气季度评论报告中曾分析了欧洲对于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情况。2019年到2021年,欧洲每年的天然气消耗量分别为4880亿立方米、4710亿立方米和4800亿立方米,其中进口量约占总供应量的85%。如果将土耳其也统计在内,并且算上俄罗斯对欧洲的液化天然气供应,在广义的欧洲天然气市场,俄罗斯供应占比在2019年达到40%,在2020年和2021年达到35%。
“如果放长时间来看,这次冲突一定会使俄罗斯能源的需求方加快调整能源结构,不论是新能源替代,还是供给多元化,目标都是减少对俄罗斯能源依赖,比如法国近期就在重估核电。”郭海涛说。
但新能源替代尚需时日,而短期内找到其他天然气来源也并非易事。
“从天然气供应角度讲,过去欧洲从美国进口并非经济选择,但在气价已经站上高位,并且断供风险抬升的情况下,从美国进口高成本LNG变为一个可选项”。郭海涛分析,从去年开始,主要LNG出口国都在扩张产能、争夺市场,在远期碳中和目标之下,将掌握的化石能源尽快变现,符合资源国利益。比如卡塔尔,正在争夺世界第一LNG出口国地位,从2021年便开始加速基础设施建设、扩张产能。此前一些气源受制于成本难以进入市场,但是在市场整体需求增加,以及短期避险需求增加的情况下,对这些气源的需求也将得到释放。“当然,一些基础设施建设尚需时日”。
郭海涛认为,经过俄乌冲突,俄罗斯油气或在一定程度上被挤出市场。美国已经针对俄罗斯油气生产的关键设施进行制裁,这也会在未来消耗俄罗斯的油气生产能力。因此,需求方的转型与对俄罗斯生产能力的打击在同步进行。“俄罗斯已经陷入资源诅咒,经济过于依赖油气出口,特别是天然气,即使没有俄乌冲突,一旦市场出现波动,或需求方减少对其依赖,便会对其经济造成伤害”。
国际能源企业已经在制裁发生前“选边站队”。壳牌、BP、埃克森美孚等能源公司相继宣布撤离俄罗斯,最新一例是奥地利的OMV,其曾是北溪2号的投资方之一。即使是并未撤离的道达尔,也宣布不会在俄新增投资。
石油天然气行业是俄罗斯最重要的支柱产业,油气行业总收入占俄罗斯财政收入约40%,俄罗斯出口收入的一半以上来源于油气。2021年,俄罗斯油气收入约为8.5万亿卢布,大幅超过2020年。
从短期来看,谭雅玲认为,战争开始后乌克兰的管道并未遭到破坏,也就是说俄罗斯并未使用断供这样的制衡措施。“如果欧洲对于俄罗斯油气的依赖持续,冲突对于俄罗斯经济的影响一定是双面的,一方面因各种制裁措施承压,另一方面在交易通道尚未被堵死的情况下,油气价格上涨也意味收入增加”。
俄罗斯将禁止出口哪些商品尚不得而知,有能源行业资深分析人士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在上个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后,几乎没有出现供应国主动断供的情况,因为那样就意味着鱼死网破。
当能源禁运被摆上桌面,油气价格势必被进一步推上高位。
通胀阴影再袭全球
2月底,中化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王能全曾撰文指出,国际油价有可能继2007年~2008年、2011~2014年之后,第三次进入每桶100美元以上的高油价时代。
对于未来油价的走势,郭海涛认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战争持续的时间和收场的方式。“油价几近触及历史高位,在今年第二季度或将维持高位,而一旦战争结束,就不可能保持这样的高位,但会落到怎样的点位仍难以判断,也可能击穿正常的平衡价格,但最终决定油价的仍是供需关系。”
“目前最为现实的风险是高涨的油气价格,油价连续突破几个关键关口,进而推高大宗商品价格,以及通胀水平”。谭雅玲认为,除去冲突本身,还要叠加考虑当下三重不利因素:一是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二是世界主要经济体间的经贸关系难言良性;三是世界经济本就处在疫情后较为低迷的状态。
去年开始,世界经济便饱受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折磨,但当时的主因是供需错配以及各国普遍采取的宽松货币政策。而这一次受俄乌冲突影响,上涨的不止于油气价格,还有铝、镍、小麦等大宗商品的价格。
据摩根大通统计,对于这些大宗商品,俄罗斯的出口量均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俄罗斯铝、镍、小麦的出口量占全球产量的比重分别为4.2%、5.3%和5%。
3月3日,伦敦金属交易所(LME)铝盘中最高至3779.5美元/吨,LME镍最高至27955美元/吨,均创下历史新高。而受到俄乌局势的影响,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小麦价格正处于14年来的高位。
在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带动下,俄乌冲突带来的最直接影响便是进一步推高了通胀水平。这也引发了世界银行行长马尔帕斯的警告,他称,乌克兰危机对世界来说是一场“灾难”,将削弱全球经济增长。“在通货膨胀上涨的情况下,乌克兰危机的出现让世界经济形势‘雪上加霜’。”
马尔帕斯表示,军事冲突带来的经济影响已超出了乌克兰的边界,尤其是全球能源和粮食价格的上涨“对穷人的打击最大,通货膨胀也是如此”,这对贫穷国家的民众来说是一个需要考虑的现实问题。
但是,正如人们难以预料油气价格何时下落一样,目前也难以预判大宗商品涨价驱动的通货膨胀会如何发展,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俄乌冲突的演进。
根据中诚信国际此前发布的研报,其将俄乌冲突的演进分为三种情形:最好情形是两国迅速达成和解,俄乌冲突成为“一次性扰动”;一般情形是两国冲突向中期化演变,但并没有出现持续冲突升级;最差情形是两国冲突持续升级,关联各国被迫加深介入。
研报认为迅速达成和解的概率较小,而三种情形分别对应不同的经济影响。一旦俄乌冲突演变为“一般情形”,就意味着大宗商品价格出现持续性上升,欧美经济滞胀风险或有所加大。俄罗斯与欧美双方的相互经济制裁持续,形成大宗商品价格长期高位运行的预期。为了应对通胀,欧美各国实施加息的紧迫性上升,而加息对于宏观经济形成一定的收缩效应,从而使得欧美国家的货币当局处在两难的选择之中,宏观操作不当甚至会带来经济“滞、胀”并行。
如此“一般情形”显然是美欧等国眼前的现实压力,在俄乌冲突爆发前,美欧已然面对相当的通胀压力。2022年1月,欧元区CPI同比上涨5.1%,创历史新高;美国CPI则同比上涨7.5%,创1982年2月以来新高。
“从通货膨胀的情况来看,在今年紧缩货币是欧美一致的趋势。”谭雅玲说,但问题在于,美国紧缩货币政策可以依据通胀水平调整,但是欧元区国家通胀水平参差不齐,如欧元区CPI同比上涨5.1%时,法国CPI仅上涨不到3%,德国则高达5%左右,导致各国对于紧缩的意见不一。
欧元区紧缩货币的进程确实已经慢于美国。美联储主席鲍威尔3月2日赴国会作证时表态支持3月加息,但是欧洲央行即便面临物价飙涨仍将维持鸽派立场,这将使得欧美利差扩大。
谭雅玲认为,石油价格上涨刺激通胀是必然,而通胀局面已经达到欧元利率上调的界限,这就使得欧元区货币政策的选择两难于经济与通胀之间,一方面要对冲俄乌危机可能拖累欧洲经济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又要抑制通胀。“冲突对于美欧的经济影响必然分化,欧元所受冲击远甚于美元,美元甚至会借机建立起对欧元的优势”。
3月5日,欧元兑美元跌破1.10美元,创下2020年5月以来的最低水平。美元借机巩固优势地位已经成为市场共识。
当然,这还并非中诚信国际所预测的“最差情形”:俄乌冲突若滑向军事冲突的持续升级,欧美与俄罗斯或将出现能源、金融与人员领域的全面“脱钩”,地缘政治风险带来全球金融市场大幅震荡,欧美央行可能因经济收缩预期而选择先加息后降息,全球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大幅上升。
其实,“脱钩”的端倪已然出现,企业甚至已经先于制裁措施经历了一轮“选边站队”,除去撤出俄罗斯的能源企业,此前苹果与谷歌已经终止为一些受制裁的俄罗斯银行提供支付服务,3月6日,在万事达卡和Visa两家信用卡品牌宣布停止在俄罗斯业务后,包括俄罗斯联邦储蓄银行在内多家俄银行当天宣布转向中国银联,开始发放使用银联支付系统的卡。
","content_hash":"35c6218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