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杨菲菲)4月8日上午,2022年“永远跟党走,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先进典型百场系列宣讲活动在中国农业大学启动。在现场,来自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电影学院、北京城市学院的六名先进代表介绍了自己就业创业的经验。
6位大学生现场分享就业创业经验
“记得有一次一位老人用哈萨克语告诉我自己家里的几只羊越过了警戒网。因为语言不通,老人无法跟其他战友说明情况,他在连队等了我近五个小时。”叶热托里肯·巴达义是北京化工大学的一名在校生,大学期间应征入伍,在位于新疆的白哈巴边防连戍边,2018年退役返校。白哈巴边防连距离北京有3410公里,素有“西北第一哨”之称。
北京化工大学在校生叶热托里肯·巴达义现场讲述自己戍边的经历。图/新京报记者 杨菲菲
得知老人情况后,叶热托里肯跟战友一起帮助老人把羊赶出了警戒区,这次经历也让他有了新的感受,“不只是戍边,我觉得还可以为牧民们做更多的事情。”此后,叶热托里肯申请为牧民开设了汉语课,成为了一名“汉语教师”,“越来越多的牧民加入,最多时有30多人。”
从新疆到北京读书,叶热托里肯曾一度想留在一线城市发展,但这次参军经历彻底让他改变了想法,“下半年我马上就研究生三年级了。老师曾问我毕业以后的去向,作为一个生于新疆、长于新疆的大学生,我毫不犹豫地回答:回到家乡。”
北京电影学院2014届毕业生张春景以“用动漫讲好中国故事”为主题,分享了自己如何在传统文化的传播中找到创业的着力点。张春景如今是一家文化传媒公司的董事长,他和团队研创推出了全球首部8K中国风艺术影片《秋实》,也让中国动画时隔35年再次征获柏林国际电影节提名。
北京电影学院2014届毕业生张春景和团队成员制作的《秋实》登上了国际舞台。图/新京报记者 杨菲菲
张春景回忆,自己在创业之初也曾主要做国外的加工片,后来发现中国传统文化渐渐“披上了他国文化的外衣”,“长此以往,我们的文化传承和文化自信何在?”张春景毅然决然地舍弃了国外业务,投身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作和推广之中。
《追寻长征印记(1936—2016)》《话说党史——“青年学党史”系列作品》《新中国发展面对面》《百年初心》《秋实》《立秋》……张春景和团队成员推出了一系列的作品。在张春景看来,青年创业者要坚信民族复兴伟业,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在我们各自擅长的领域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向世界去展示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
记者了解到,80余名就业创业的先进典型毕业生将陆续走进各高校开展宣讲,活动将持续至6月30日。
“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更好地帮助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职业观和成才观,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学识,贡献到国家的建设大业和民族振兴的事业当中去,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北京市教委高校学生处处长王栋如是说道。
将遴选500个企业作为大学生就业实践基地
根据此前公布的数据,2022届全国高校毕业生预计1076万人,年度人数首次超过千万人。其中,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预计达26.8万人,比去年增加1.6万人。
加强与人社等部门的联动,推动行业就业;通过校长书记访企拓岗等活动,加大线上线下招聘会力度,充分挖掘就业岗位;用好“西部计划”“三支一扶”等现有政策,对重点人群开展精准帮扶,给每个未就业的学生不少于5次岗位推荐……为促进大学生顺利就业,北京市教委也在不断努力。
“去年下半年,我们在北京遴选了40个企业作为大学生的就业实践基地,包括中国移动、联想集团等很多企业。”王栋表示,学生进入就业实践基地实习,一方面能够让学生体验职场,另一方面方便企业更好了解学生,“为毕业生择业和企业选人打造一个良好的对接平台。”
王栋透露,未来就业实践基地数量还将不断增加,“我们计划近五年内遴选500个企业作为大学生的就业实践基地。”
同时,北京市教委也在不断创造条件,激励大学生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今年我们还要重点推出首届‘精彩大创’北京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并推出10项激励措施,推动大学生创业。”
此外,对于北京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北京市教委也将加强跟踪。“我们今年要开始建设高校毕业生跟踪调查北京分中心,通过对用人单位的人事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的走访、电话调查、网络调查等等,了解大学生在岗位工作的情况,不断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
校对 柳宝庆
","content_hash":"599dae2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