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麦肯锡咨询公司发布《透视中国创投生态,抓住十年黄金期》关注中国创投行业发展。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中国创投行业总资产管理规模(AUM)达到1.2万亿元人民币,过去5年年均增长率高达50%。在经历了2015-2017年的募资高峰后,创投机构可投资金量迅速攀升,到2019年底达到5,766亿元,过去5年年增速超过45%。
然而,相比美国同行,中国创投行业在渗透率、交易规模、机构规模、创新活力等方面仍有巨大发展空间。
中国创投行业发展已有约30年历史,培育的独角兽上市公司市值占比已达到约35%。作为对比,美国创投行业已有近70年历史,由创投孵化并支持的独角兽上市公司,在股市市值占比超过50%。中国创投市场未来发展仍有巨大空间。
目前,中国创投行业AUM占GDP的1.3%左右,低于美国的2.1%。2019年中国创投投资总额为4,017亿元人民币,占全球投资总额的24%;而同期美国创投投资总额为1,334亿美元,占全球的52%。
2019年底中国创投机构平均AUM为3.1亿元人民币,大大低于同期美国创投机构的3.4亿美元(约合25亿元人民币)。
麦肯锡对比中美创投机构的平均基金规模后发现,由于中国存在大量中小规模的基金管理人,中国单只基金平均规模仍低于美国,但中国头部创投机构实际上已经赶超美国头部机构,开始募集超10亿美元规模的基金。资金向头部机构集中的趋势明显。
在2019年新募集的创投基金中,约65%的资金流入规模最大的20支基金,而5年前头部20支基金的募资占比约为40%
四大趋势型投资机会
2020年,在全球宏观经济疲软的情况下,中国GDP仍然实现了2.3%的增长。国家更加强调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要求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这将不断拓宽创新边界,推动新技术加速应用和新商业模式出现,这将为创投行业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
麦肯锡总结出消费、医疗、科技和ESG四大投资趋势中的机会。
趋势一、消费创新升级
六大潜在消费投资主题值得关注:跨国公司分拆在华业务、行业整合、Z世代新消费主张、城市中产消费升级、全渠道零售以及下沉市场的新消费需求。
过去十余年,中国经济转向以消费驱动为主,为了满足中国消费者日趋成熟和复杂的需求,消费创新层出不穷,并逐渐从“复制”发展到满足中国消费者独特需求和消费习惯的“中国原生”模式。国货美妆、网红品牌、复古潮货、创意饮品,乃至连锁咖啡与兰州拉面等主题吸引了大量投资。中国消费者的口味与偏好日新月异,“变”是消费领域“不变”的投资主题。
趋势二、医疗健康
五大主题式投资机遇:国产替代升级、生物制药创新、疾病防御加强、数字化医疗以及产业生态系统。
随着医疗技术蓬勃发展以及人口老龄化趋势,中国医疗健康行业在“技术推动”和“需求拉动”的双重作用下,近年来保持高速增长。募资数量从2015年的833起大幅提升到2020年的2,816起,募资额突破5,437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速超过27%。2019年科创版的开通为退出端注入新势能,IPO数量跃升到92起,退出通路更为通畅。而新冠疫情常态化将进一步增加医疗健康行业投资热度。
趋势三、科技投资热点
三大主题式投资机会:中国新一代基础设施布局深化、中国传统行业产能效率升级以及推进高度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商业化。
在中国互联网发展初期,创业投资往往与面向消费者(2C)领域的创新主题息息相关。投资金额和交易规模巨大,以游戏、内容、社交、电商生态、消费模式为代表的创新涌现,大量独角兽应运而生。而从2018年起, 面向企业用户(2B)和政府用户(2G)的生态创新,催生中国传统行业数字化升级,同时也带动硬核科技投资大幅增加。
趋势四、ESG(环境、社会与企业治理),碳中和
中国2020年在联合国率先提出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并将3060目标纳入十四五规划建议。实现碳中和目标需要全社会的大量投资,以及在产业转型、技术升级、社会变革等方面的配套举措。
ESG投资理念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2010年开始,这一主题成为全球顶级机构投资人的共识与推动方向。虽然ESG概念相对宽泛,但其中的碳中和理念博得了全球投资者的高度关注和一致认同。
在该领域的十大主题式投资机会,其中既有前沿创新型的海上风电和氢能机遇,成熟回报型的光伏农场,也有短期技术突破型的源网荷储机遇等。投资机构应基于自身投资期限和风险偏好切入合适领域。
此外,麦肯锡认为二代企业家事业与财富传承、中国成功模式出海、人口结构老龄化、优秀海归人才创业等机会也值得关注。
中国特色的LP,中国特色的创投
发展之初,中国创投行业就有着与美国完全不同的生态体系,在创业生态和创业公司、资本市场与监管、出资人(LP)等方面均具有中国特色:
—从创业生态和创业公司来看,中国创业企业紧随国家经济发展趋势,中小型科技企业成为我国最具创新活力的企业群体。然而中国中小型企业融资渠道狭窄,手段有限,创投机构成为其首要融资来源。
—从资本市场与监管来看,中国政府广泛参与创投行业,监管与引导并举。政府在积极推进创业发展的同时,也严格监管金融资产风险。随着资管新规的推出,中央与各地方政府积极制定产业引导政策,并出台一系列政策(注册制、科创板等),推动中国资本市场向成熟市场演进。这些政策会给创投募资、投资到退出的各个阶段带来深刻影响。
—从出资人(LP)来看,双币基金(美元、人民币)募资仍然是中国创投机构募资主流。美元募资依赖全球募资生态,而中国政府广泛参与人民币募资,是最重要、最具影响力的出资人。
麦肯锡分析认为,国有资本在中国创投行业持续发挥重要作用,未来重要性会更加突出。鉴于国资兼具出资人和行业玩家双重身份,国资背景机构以及国有资本支持的市场化民资机构将更加繁荣。
与市场化民资机构相比,国资背景机构通常以人民币投资为核心,部分机构拥有一定的永续资本金。凭借对国家政策的前瞻性解读和与地方政府的深厚联系,国资背景机构可以承担社会效应较强、战略意义重大、但回报可能欠佳的投资,作为长期耐心资本,其投资更具韧性。此外,国资背景机构风控要求较为严苛,内部管理机制也有较多限制,这曾制约其创投业务的长期发展。
近年来,随着国有机制体制日益市场化,如市场化薪酬激励体系改革、混合所有制改革等,“国资创投市场化,民资创投国资化”趋势明显,国有创投竞争力显著提升。
麦肯锡同时发现,产业背景战略投资机构,尤其是科技背景的战略投资人,正逐渐成为中国创投生态的新势力。在经济总体趋稳的新常态下,新兴企业孵化与成长越来越依赖产业资源导入、哺育和支持。产业投资机构的优势在于,一方面拥有内部孵化的创新项目源,另一方面能在企业发展关键期导入流量、管理和业务。产业投资机构百花齐放,存在企业创业投资基金(CVC)、企业直投基金、依附于产业机构的财务投资人等多种形态,是中国创投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中国科技产业战略投资的代表,某互联网巨头积极投资布局科技产业各个细分赛道,投资笔数逐年递增,2020年超过160笔,投资金额超过人民币千亿元。投资已然成为其主营业务之一,通过在集团总部及各个业务单元配置投资团队,保证投资与业务的强关联和强协同,积极打造并增强产业生态圈。就投资方向和投资阶段来看,其投资几乎涉及科技产业的方方面面,既有面向消费者(2C)的行业,覆盖衣、食、住、行、文娱、游戏;又有面向企业(2B)的产业,包括硬核科技、云、SaaS等。而投资阶段也涵盖早期投资项目(天使轮、A轮),中后期投资(C轮后、IPO前),甚至是并购(M&A),几乎无所不包。
拥有强大产业背景的战略投资人在中国创投市场表现活跃,无形中成为中国创投行业的风向标,影响着其它市场化机构的投资决策和创业风向。
头部机构中,第一家人民币万亿级的综合性投资机构呼之欲出,但最终花落谁家仍充满想象。腰部机构应该找准定位,实现差异化发展。此外,还有大量新淘金者不断涌入,特色创投机构层出不穷。麦肯锡建议,对于生态圈内所有玩家而言,应当基于以下五大战略判断,谋划适合自身的制胜之道。
一、制定自身独特价值主张的募资策略,突破人民币募资短期困境
二、充分拥抱海外募资是人民币机构实现规模突破的关键
三、积极主动寻源,让决策更靠近前线
四、三分投、七分管,积极的投后增值服务要从后台走到前台
五、合纵连横、强强联合,抢滩中国创投市场
原文作者
王磊智(Glenn Leibowitz),鲁志娟和李晓韵等多位麦肯锡同事对本白皮书的出版及发布所做的贡献。
","content_hash":"07ee2a1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