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李蕾 每经编辑:肖芮冬
刚刚过去的11月底,蓝驰创投宣布2019年人民币及美元资金募集情况,总金额35亿元,是今年以来国内最大募集规模的早期投资机构之一。在“后资本寒冬时期”的2019年,这一数字着实令行业为之一振,但如果回溯到2017年,这样的募资规模还是比较稀松平常的——根据清科私募通数据,这一年整个中国股权投资市场的募资总额近1.8万亿元;而今年以来,截至三季度末,仅有8310.40亿元。
近日,“←2017,2019→”俨然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在各大社交平台呈现刷屏之势。通过对比2017年和2019年的情况,很多人抚今追昔、感慨无限。而对于创投圈来说,2017年和2019年也是完全不同的光景。
有投资人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就坦言,“钱更不好拿,投资也更谨慎,但行业确实是越来越规范了”。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股权投资行业的“←2017,2019→”到底是什么样的。
从盛夏到寒冬:募资大幅缩水
募资、投资、投后管理、退出,这是股权投资基金的一个完整生命周期。创业投资这个行业,脱下依靠资本和媒体穿上的华丽外衣,还是要回归“生意”本身。而这个生意的开端,就是募资。
说起募资这件事,多位接受每经记者采访的投资人表示,2017年左右正是国内机构募资的“黄金时期”,不仅难度更小,而且市面上寻求投资的资金也更多。
事实上,从2015~2017年在“双创”和“供给侧改革”的推动下,国内优质可投资产不断涌现,大批民营VC/PE机构、国资机构、金融机构、战略投资者等纷纷入场,为股权投资市场注入活力,中国VC/PE市场募投退数据屡创新高。
2017年,美国VC/PE的募资金额为2650.84亿美元,而中国的股权投资市场募资金额为1.79万亿元、新募集基金3574只。而到了2019年,截至前三季度的募资总额为8310.4亿元、新募集基金1931只,可以窥出一些动态和趋势。
记者统计了近五年来的募资情况:
从上面这个趋势来看,可以很明显地看到一个上涨和回落的趋势。事实上,从2016年开始爆发式增长后,2017年和2018年的机构募资都延续了一个比较好的势头,行业直接进入“盛夏”。
而从2017年底开始,机构纷纷反馈遇上了“资本寒冬”,2019年更是直呼“被冻死了”,募资总额同比直线下降20.4%,募资难成为常态。行业的一种普遍判断是“大浪淘沙”,头部机构会占到越来越大的市场份额。
风水轮流转:投资偏好变更史
如果说募资的走势还比较清晰,那么从2017年~2019年的投资变化则完美诠释了“时尚是一个轮回”,即投资趋势是变化多端的。
先来看看总体的投资情况。
根据清科私募通数据,2017年投资案例数量一共有10144起、投资金额1.2万亿元,而到了2019年前三季度这两个数字分别是5461起和4314.1亿元。前面已经说了,募资金额经历了大幅缩水,投资相应地也会谨慎许多,这样的变化也在情理之中。
再来看看机构的投资偏好变化。
根据私募通数据,每经记者分别统计了2017年和2019年投资金额排名前五的行业:
事实上,互联网、电信及增值业务、生物技术/医疗健康、IT等热门行业近年来一直是机构追逐的热点。虽然每一年的细分领域不尽相同。例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是2017年、2018年机构的投资重点,而今年和明年则有不少机构选择“出海”或是看好消费赛道。不过从机构的投资偏好中,我们还是可以看出一些倾向和趋势。
再来看看投资轮次偏好。
如果按投资金额来划分, 2017年中国股权投资市场最青睐的轮次前三位分别是上市后定增、B轮和A轮。而到了2019年第三季度,这一次序调整为A轮、E及E轮后、B轮。简单粗暴地来看,投资确实有向早期转移的趋势,而这也是不少行业头部机构近年来转型的方向之一。
退出方式多元化:渠道不断拓宽
多位接受采访的投资人告诉记者,2017年股权投资机构要实现退出,大多会依赖IPO。
根据私募通数据,2017年私募股权市场退出总案例数有3409例,其中IPO退出的有1069例,创下近年来新高。而到了2019年前三季度,中国股权投资市场退出案例数共有1532笔、同比下降20.6%;被投企业IPO约999笔、同比上升54.4%,其中科创板被投企业IPO372笔。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科创板的推出对于丰富机构退出方式、拓宽退出渠道方面,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我们再做一个详细的对比:
从数字上来看,今年前三季度IPO退出的占比相对2017年高出一大截,集中度反而更高了,主要原因就在于科创板的推出,这也确实为机构提供了另一个退出渠道。
但我们同时应该看到,哪怕是今年加上了科创板这一新渠道,总的退出案例数,比起2017年仍然有大幅下滑。
简单对比了私募股权市场的2017年和2019年,最后有几句话想说。
对于创投行业来说,目前显然还处在严冬之中。除了要适应政策的变化、监管的趋严和市场的新局面,又一轮的互联网泡沫也在感受着被刺破的痛感。募资难、投资谨慎、退出似乎也没有那么顺利,产业环境似乎也出现了“好项目”匮乏的现象,今年对于机构而言还真是一个难熬的年份。2017年有多春风得意,那么2019年就有多跌至谷底。
不过有一句话说得很好,“风物长宜放眼量”,这个行业现在所经历的,正是中国资本市场从探索走向成熟、从无序走向规范、从混沌走向透明的时代,所有努力都不会被白白浪费,所有阵痛也不会只是一场痛苦。待到这个行业真正成熟、理性、规范起来的时候,才是所有玩家都能实现共赢之时。
每日经济新闻
","content_hash":"29966d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