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届上海国际电影节落下帷幕,一群人的征途才刚刚开始。
不同于那些场面气派、环节花哨的活动现场。上海国际电影节·电影项目创投(SIFF PROJECT)总是呈现出极简主义色彩,主创们所能展示的就是他们的项目,十分钟陈述,接着评委点评,随后创作者、投资人合则约见,直奔主题。
作为亚洲地区有影响力的电影项目融资活动,上影节项目创投迈入第12个年头,参与并见证了《钢的琴》《白日焰火》《Hello!树先生》等65部影片走向大众市场。随着今年“合拍片项目”的新增设立,项目创投形成5个单元(创投训练营、青年电影计划、电影项目创投、制作中项目、合拍片项目)的布局,针对产业各个环节提供对接和支持。今年,电影项目创投共收到来自21个国家的454个项目的申请,36个项目脱颖而出,3天内完成646场洽谈。
在寒流侵袭的时候,任何数字的异动都会引发市场的敏感。据上海国际影视节中心电影评奖部总监助理范静雯观察,如果将场外洽谈数量纳入计算,创投整体活跃度大于前两年,各大电影公司对有质量的内容的诉求并没有减弱迹象。“大家都把精力集中在项目开发的前端,比过去更加关注剧本和故事的开发。”范静雯告诉第一财经。
年轻人的斗志还在,成熟导演的热情不减,对优质内容饥渴的资方并未撤离。在电影项目创投评选中获得最佳“制作中项目”的《迷路》制片人尚哲告诉第一财经,过去市场过热导致的浮躁在今天变得平静起来,留下来的是那些非常想拍好作品、懂得欣赏好作品,甚至能够引领好作品的人。
市场风向标
今年电影项目创投评委之一沈暘是《白日焰火》《少女哪吒》《路边野餐》等影片的监制,也是今年入围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影片《南方车站的聚会》的制片人,她是上影节项目创投板块的创始人之一。2007年,在中国电影产业尚未被完全激活的情况下,沈暘希望能够在新锐创作者与国内市场之间建立沟通的桥梁,发挥上影节聚集业内资源的功能。
她观察到,上影节项目创投在创始之初就展现出敏锐的市场嗅觉。“那几年流行武侠动作电影,我们收到超到六成的项目都是市场上最受追捧的类型。”而今年,黑色悬疑类型的项目有所增长,这一类型在实现作者表达与商业回报上都有较大可能性;随着《流浪地球》的带动,科幻、软科幻题材的项目数量也有所增加。
受到资金环境影响,这两年电影产业有所回落。沈暘向第一财经指出,在这样的情况下出现“两头”活跃的情形。大的商业类型和主旋律电影等头部项目依然稳定,往届创投中占比最高的5000万元左右体量的中成本项目减少,资本泡沫退潮,投资趋向理性,那些特别需要创投平台支持的独立制作数量明显增多。
“今年,独立制作特别活跃、呈现出极富生命力的状态。”沈暘对其中许多作品印象深刻,最终拿到评委会特别推荐项目的《雪云》,展示出年轻作者对电影语言的创新探索。与往年独立制作倾向于从个人生命体验出发的创作不同,她注意到,今年许多年轻创作者的首个项目展现出更广阔的视野,如关注老年人生活情感世界的《幸福里99》,以及初探环保、生态等现实议题的《奶与蜜之地》,这些年轻作者的视角超越概念化的观看,具有人性温度。
剧本是创作原点
从剧本大纲、立项拍摄、后期制作再到完片公映,一部电影要走多长的路才能真正问世?
范静雯向记者列了一串数字,每年大约有六七百部电影被拍出来,拿到龙标进入院线放映的大约有一半,观众愿意花钱去电影院看的集中在二三十部,真正能够形成商业闭环、获得盈利的项目稀少。“有非常多的创作者和优秀的片子,但是大部分观众是不知道的,这是需要整个产业去努力改善的现实。”
电影节期间,所有与艺术创作相关的论坛、沙龙上,剧本的完成度和质量成为投资人、制片人等从业者越发关注的环节,剧本是创作的原点和起点。在沈暘看来,任何一个项目在剧本没有达到最佳状态的时候绝不能够轻易开始,投资规模的把控也建立在完整的剧本基础上,“有了好的剧本,才能够打动优秀的演员,对投资回报才会有比较精准的判断。”
第一财经了解到,获得最佳“制作中项目”的《迷路》剧本经历了4年的开发时间,不断精简人物,贴近核心。制片人尚哲认为,所有的剧本都应该经历长时间的打磨,思考和斟酌每一个情节、每一个人物存在的意义。
今年年初在青海海南州海拔5000多米的高原,《迷路》剧组等到了极端暴风雪天气。尽管拍摄之前已经有资方抛来绣球,但是按照流程需要等一段时间,他们觉得不能再等。“每年只有一两个月的时间来拍摄,今年的景特别适合,明年不一定会有。”尚哲说。
来到上影节之前,他们垫付了拍摄费用。“大家算算兜里的钱,凑了凑基本上可以覆盖拍摄期间的消耗,片酬什么的还不够发。”尚哲相信,在后期的运作中能够把这些钱找回来,将整体项目成本控制在300万元左右。
尚哲告诉第一财经,项目推介之后很快有资方找过来洽谈,非常着急地想要立刻签约。目前,他们仍处于选择的过程当中,希望能够在互相欣赏、互相信任的基础上,确定一个能够展开长线合作的投资方。虽然拍电影辛苦,但尚哲希望能够把回收的空间交给投资人,“他们在回收成本时压力不会太大,这就有了继续合作的可能、让项目运转起来的可能。”
不断完善的创投体系
上影节坚持“亚洲、华语、新人”定位,构筑了由短视频、短片、创投训练营、电影项目创投、亚洲新人奖和金爵奖层叠组成的阶梯形新人培育体系。电影项目创投的架构也在不断完善中。
2016年入围项目创投并获得欧洲制片人协会特别关注项目的影片《好友》,在次年杀青进入后期时遇到困难,上影节为它做了特别推荐,便于投资人了解该项目,这也成为设立“制作中项目”(Work In Progress)的缘起。范静雯意识到,那些徘徊在工业体系之外的新导演在开发早期作品时,从前期到后期的各个环节都需要支持。
今年,上影节推出新人孵化的独立单元“创投训练营”(SIFF NEXT)有针对性地为电影新人进入行业,完成第一、二部长片作品提供支持;新增设的 “合拍片项目”(Co-production Project)则帮助开发过程更难的合拍片寻找到志同道合的合作方。
今年上影节开幕前夕,去年入围电影项目创投的两部影片《再见,少年》和《热汤》宣布杀青。去年入围“制作中项目”的《学区房72小时》在今年的上影节华语新风单元展映,并将于6月28日上映。
创投平台不仅仅为那些尚无经验的年轻人提供展示与交流的平台,同时也欢迎成熟导演向业界推介自己的新项目。今年,拥有国际知名度的纪录片导演于广义带着剧情片《君子残存不少》来到项目创投,得到了评委会的一致认可:“这是一位扎根民族和人类学范畴的纪录片大家在电影语言上的新尝试。”
沈暘记得于广义在陈述项目时的那份生动与热忱,“不仅仅是语言生动,你能够感受到他对角色和故事的把握,他生活在创作的氛围之中,讲述极具感染力。”《君子残存不少》的成本控制在600万元左右,同时拥有强烈的戏剧张力。沈暘相信,资方会立刻被这样的独立项目所感染,“如果成本控制得很好,它在国际国内市场都会有相当大的可能性,这样的项目找投资不会困难。”
","content_hash":"94a3d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