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是中国网约车行业的重要节点。这一年,几家先入局者激战正酣,忙于融资、烧钱、大打价格战。也正是这一年,网约车行业受到了监管的重视,开始踏上合规的道路。
彼时的曹操出行,还只是一个新生的后来者。
2015年5月21日,曹操出行正式成立,以国内第一家新能源网约车平台的身份,杀入这条前路混沌不清但充满机遇的赛道。
整整七年,时过境迁,中国网约车行业格局已然生变,曹操出行后来居上成为了行业头部。
这七年的路,包括曹操出行在内的网约车平台都走得并不容易,经历了补贴大战、抢人大战的裹挟,眼看着各路资本助推着一个个平台楼起楼塌。一番大浪淘金之后,曹操出行留在了战场上,与曹操一同留下来的,还有这七年中,其不断摸索出的成功模式和经验。
近日,曹操出行CEO龚昕接受澎湃新闻独家专访,他以“行业老兵”的视角回望曹操出行的七年风雨历程,同时以“引领者”的姿态前瞻曹操和整个行业的未来。
在龚昕的眼里,过去的七年,曹操出行经历了三个阶段的蜕变。
第一个阶段是对于新能源车用于共享出行的大胆尝试,“今天再回头看,七年前这个尝试是一个高瞻远瞩的布局,”龚昕说道,“在那个时候新能源车还是一个相对新事物,但我们看到了新能源车在共享出行领域的成本优势。”
在基本跑通上述模式的基础上,曹操出行开始打磨自己的口碑。在这个阶段,曹操出行建立起了一套成熟的司机服务管理模式,沉淀下了难能可贵的服务管理能力。
而进入第三个阶段,曹操出行则迎来了快速发展。面向长远未来的“N³”战略开始逐步落地,定制车逐步投向市场,车服在整个的产业链上面发挥出越来越明显的优势,业务也实现了翻番增长。
据悉,曹操出行在去年9月发布“N³”战略,该战略由New Car定制车、New Power新能源、New Ecosystem新生态组成。
经过了半年多时间的检验,“N³”战略已显现成效。截至今年4月,曹操出行累计用户数达到了1.2亿,从6000万用户到实现翻倍增长,曹操出行仅用了10个月。
七年的沉淀,不只为曹操出行赢来了上亿用户,也为曹操出行奠定了在下一个七年中引领行业的基石。
公共服务和盈利可否兼得?
近年来,随着网约车行业对消费者进行了深入的市场教育,网约车开始在“衣食住行”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也正因为此,网约车的“公共服务属性”正愈加凸显。
龚昕认为,现在网约车解决的是人们高频、刚性的出行需求,这就意味着网约车已经进入到了公共服务的范畴中。而曹操出行近日发布的“国民专车”和“曹操惠选”,正是在公共服务范畴内做了差异化分析后推出的两条新的产品线。
曹操出行CEO龚昕
他介绍,“惠选主打性价比,是名副其实的实惠出行。专车的定位是主打服务,针对一些用户长途出行、接送家人等特殊场景,但定价只有同类平台的六折,定位依旧是普惠的公共服务。”
把网约车定位于普惠、低门槛的公共服务,是否意味着企业不赚钱?
对于公共服务属性与企业盈利之间的关系,龚昕强调,这二者不仅不矛盾,反而能够实现协同效应。
龚昕表示,网约车是一个供需实时匹配的业务状态,客户在线上提交订单,司机需要3分钟之内接单、5分钟之内到达,这对供需密度要求非常之高,而实现供需密度的前提是规模够大。如若在单个城市里密度不足,乘客叫车体验将大打折扣,而司机也难以留在平台上。“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要通过普惠的方法、普惠的策略,引入更多的司机和乘客,拉动规模并最终达到供需密度,这样才能让乘客更快叫到车、让司机获得更稳定的收入。”
值得一提的是,时常被舆论忽视的司机群体,在曹操内部被视作最重要的、核心的伙伴。龚昕直言,“司机的服务能力,其实也是我们最重要的能力。”
面对消费者,公共服务必须是低门槛的,但这并不代表着网约车行业本身的低门槛。
众所周知,网约车行业先天带有科技属性和互联网属性,其发展需要技术、商业模式的加持,而最大的难点则在于规模。
规模带来的最基本的好处是营收的扩张。进一步来看,出行平台一旦形成“规模效应”,就会有更多乘客、更多司机和更低的成本形成良性互动。
而“规模效应”并不能简单依靠大规模开城、频繁融资来实现。在龚昕看来,规模经济优势的背后,必须有一个立体化的竞争力体系。这就像大树一样,发达的根系要向各个方向深入土地,才能强有力地支撑起繁茂的枝叶。
立体化竞争优势为行业踏出新路子
在满足社会公共福利的基础上保持企业可持续发展,这是网约车行业对参与者商业模式的重大考验,也是整个行业下半场竞争的关键。
既不想牺牲乘客体验,又不愿放弃司机群体利益,曹操出行的答案是通过科技升级压缩综合成本。龚昕表示,“这正是曹操的优势,我们希望通过车辆、能源、车服等整个产业链的整合,让平摊下来的每公里成本能够比其他平台更具备优势。”
在网约车这个竞争如此白热化的赛道上,一招一式已无法筑起竞争壁垒。在龚昕看来,用主机厂智能制造的硬件基础,加上网约车平台的互联网技术和数据优势,可形成立体化的业务生态结构,形成闭环优势和竞争壁垒。
龚昕解释说,就网约车的工具属性来看,关键还在成本。成本大体由车辆本身、能源支出、保险等车服成本构成。
在车辆方面,“New Car定制车”是重中之重。龚昕坦言,定制车在保障安全性能的基础上,可以改变车内结构、省去私家车上的部分功能,这样可以实现成本更低、维护费用更便宜、更符合网约车的要求,可以大大减轻司机负担。
据介绍,曹操出行的第二代定制车已进入最后研发阶段,预计将在明年3月份量产。该款定制车成本更低、驾乘体验也更好、更加节能。面向未来共享出行的第三代定制车也已经启动研发。
在能源方面,新能源车的优势明显,例如燃油车一个月的油费大约是4500元,而纯电动车一个月的电费只要1200-1500元,可节省近3000元成本。同时,随着换电技术日益成熟,换电站覆盖范围和密度持续提升,通过削峰填谷等手段,还有望继续降低能源成本。
在车服方面,曹操出行借助吉利汽车在4s店维保方面的优势,大幅降低了车辆维保相关的车服成本。
龚昕认为,“在未来更长远的竞争中,一定要综合成本下降去赢得竞争,而综合成本的下降要依靠车辆、能源、维保等方面的技术壁垒,这直接决定了竞争力的高低。”
超10亿次绿色出行:布局新能源车的高瞻远瞩
今年年初,曹操出行宣布了碳中和目标,表示将在2023年实现运营碳中和,2035年实现全部出行订单的净零排放。在绿色出行上,曹操底气十足。
碳达峰、碳中和目前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共同目标。2020年11月,由工信部会同有关部门起草,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中,鼓励地方政府加大对公共服务、共享出行等领域对新能源车辆运营的支持力度。
早在2015年进入网约车行业时,曹操出行便将主要运营车辆统一为新能源车,主打绿色出行服务,并且将互联网、车联网、自动驾驶技术以及新能源科技创新应用于共享出行领域。
对于这一布局,龚昕将其称为“高瞻远瞩”。
正是大面积使用新能源车作为运营车辆,为曹操实现“绿色出行”打下良好基础。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曹操出行自营车辆中新能源车型占比约为97%,已遥遥领先于行业平均水平。
龚昕介绍,一台网约车一天的行驶里程超300公里,几乎是私家车数十倍。目前曹操出行服务的用户已经超过1.2亿,其中超10亿次是绿色出行,累计碳减排达150万吨,“这相当于是每天我们都在种接近4万棵树,面积相当于9个足球场。”
据悉,曹操对于环保的布局并不仅限于车辆本身,如何实现更加清洁的能源获取方式、通过换电模式对电网削峰填谷,都是曹操正在进行的实践。
此外,曹操也在探索电池的梯次回收利用以及车辆本身的循环利用。龚昕直言,能够领先于行业布局回收版块,同样要借助吉利汽车完善的产业链体系,“只有跟吉利深度绑定,我们才真正能够让N³战略落地,吉利是我们整个N³战略落地的基础。”
“绿色是曹操一直以来的颜色,我们也一直会坚持下去,助力整个中国或者全球的碳减排事业。”龚昕说道。
网约车下半场,曹操出行给出答案
在上一个七年,曹操出行依靠新能源车获得了不可小觑的成本优势,同时,大规模铺开新能源车不仅是助力碳减排,也未尝不是对整个新能源车行业蓬勃发展的有力助推。
展望未来,汽车智能化也必将与网约车行业相得益彰。智能化已成为汽车行业不可逆的趋势,而作为汽车行业重要应用场景的网约车,势必同样迎来智能化的浪潮。
龚昕表示,“我们相信,电动化之后的下一个变革力量一定是智能化。未来,汽车会变成了一个移动服务的机器人,乘客在车内可以听音乐、看视频、开会,甚至吃火锅。”
他判断,当未来汽车实现高度智能化的时候,将是共享出行爆发式增长的时间点。
正如七年前主动拥抱电气化,现在的曹操出行也为即将到来的智能化做足了准备。
龚昕把未来的共享智能出行的构成元素总结为P3,即Car Partner车辆载体、Driver Partner智能驾驶电子司机、Operation Partner出行平台。目前,在车辆和平台方面,依靠吉利和自身多年积淀,曹操出行无疑已拥有强韧的竞争力。
而在智能驾驶方面,软件算法是核心议题。对于智能驾驶算法的训练需要巨量的行驶数据,这对于曹操出行恰是信手拈来。
龚昕透露,已有多家智能驾驶的公司向曹操出行抛出橄榄枝,而曹操出行也抱着为汽车智能化赋能的想法,积极拥抱智能驾驶行业。
进入2022年,网约车行业少了烧钱、抢人的喧嚣,冷静下来的一众玩家面临的是如何真正凭借软硬件实力吸引更多用户、如何依靠自身的造血功能活下去。
曹操出行在融入公共服务体系、扛起社会责任的同时,也在“N³”战略的指引下构建起了极富立体竞争力的新生态,与汽车行业、科技行业有着深度联动的同时,又在赋能汽车行业与科技行业。
七年,曹操出行已经走过了一个又一个十字路口,在每个路口都有老玩家离开、又有新人入场。回首看去,那条混沌的道路已布满曹操出行坚实的脚印。放眼未来,网约车下半场路在何方?曹操出行已经给出了答案。
","content_hash":"7ab7a303